第92章 建奴的消息
赵和跟着大队伍走进谯楼,然后分为九队,为首的都是三班六房的首领官。赵和归快班管辖,自然站在杨勇身后,赵和后面是十几个帮役。
等大家站好队,梆子第三次响,这时县尊杨涟杨大老爷才迈着方步走了出来。
跟在杨涟身后的是两个师爷,这两个师爷分别是刑名师爷与钱粮师爷,一个帮助县令管理刑名司法,一个管理钱粮税收。师爷不占县衙的编制,属于县令的幕僚性质。
两个师爷站在杨涟两边,杨涟坐在正中,这时有衙役高喊道:“礼!”
有功名的站起来给县令杨涟行礼,没有功名的就要跪地磕头了。赵和是白丁一个,只能跟着杨勇一同跪地,高喊道:“属下拜见县尊正堂!”
等都行礼如仪后,有衙役喊道:“起!”这时赵和才能起身。
如果按照正常程序,这时县令要询问三班六房首领官的政务,当然一个县里那有什么重要事务,大部分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
不过今天杨涟却没有直接询问政务,而是先站起来拿出一纸公文,打开念道:“南都镇守、兵部、守备太监令:常熟县奏拘拿闻香逆教一案,此案匪首王森于万历三十五年在北都授首,其子王好贤收拢旧部,伺机坐大!此案经会审已上奏皇帝,谕令南直隶各省严加查办逆教支脉!涉及此案者教匪斩立决,家属流放九边!”
杨涟读的正是南都下发的正式公文,大概意思就是常熟县闻香教造反这件事我们知道了,不过闻香教的匪首王森前几年已经被杀了,现在是他儿子在搞事,全国形势一片大好,这点小蟊贼影响不了大局。但我们几个大老爷也很认真,已经将这件事报到北都交给皇帝知晓,同时下令在南直隶各省清剿闻香教的残余势力。最后涉及到这件案子的教匪全部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他们的家属发配到边境当奴隶!
杨涟宣读完朝廷的公文,然后说道:“这次诸位剿灭逆教有功,兵部会对大家一一封赏,但以后希望大家还要严防死守,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
杨涟说完转身离开现场,边上的衙役没想到今天县尊大人这么快,赶紧叫道:“散!”排衙算是正式结束。
赵和没想到这么快就结束了,跟着杨勇出来后问道:“伯父,以前都是这么快吗?”
杨勇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摇摇头说道:“不是,以前县尊都要问一些事情,怎么说也要搞到午时,今天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碰到!”
外面的衙役们议论纷纷不提,县令杨涟回到三堂,对身边的仆人说道:“你去将李大人与周大人请来!”
那个仆人躬身出去,杨涟官服都没换,坐在椅子上想着自己的心事。
一会儿的功夫李继周森二人走入三堂,二人行礼道:“大人,下官拜见大人!”
杨涟点点头,说道:“文山兄,子玉贤弟,请坐!”
李继二人也感觉今天县令有些不对,李继坐下后问道:“大人,可是有什么心事?”
“哎,本官这次去南都,听到一些事情,估计要影响到朝廷政局了!”
李继一听来了兴趣,他职位低微,根本不了解朝廷那些密辛,可杨涟不同,杨涟出身东林党,人家上面有人,肯定得到了什么消息。
“大人,什么事情?能否跟下官说一下!”
“三月的邸报你们都看了吧,辽东女真人在匪首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建国,妄图对抗天朝大军!”
这个已经是旧闻了,努尔哈赤正月初一在辽东赫图阿拉宣布建国,当时消息已经通过邸报系统传遍整个中国。不过这件事全国上下都没当回事,因为努尔哈赤属于建州女真,早已经归化明朝几百年。这几百年大明朝那些官员也不是吃干饭的,经过分化拉拢,建州女真早已经成为一片散沙,所以努尔哈赤建国只是手足之患而已。
“大人,这件事我们知道,但依着下官来看,努尔哈赤兵不过几千,城不过一座,怕是掀不起什么大风浪吧!”
“建奴不能成事本官也知道,但二月山东流民起事,三月河南流民起事,五月黄河决口,两岸上百万人受灾!这次本官去南都,听户部毕侍郎说,半月前兵部给事中赵兴邦,上奏希望皇帝增九边边饷两百万两!”
李继一听眉毛一皱,这可是件大事,现在朝廷什么样子大家心中都有数,全国上下到处都需要钱,户部早已经入不敷出,那有什么银子增加军费?
李继合计一下问道:“难道又是希望皇帝动用内帑?”
内帑是皇帝的私房钱,也叫内承运库,主要收入来源是河川矿山。也就是农业税是国家的,但一些矿山、过路费等等,都是皇帝的个人财产。
明代历任皇帝都有内帑,这是皇帝的零花钱,用于给后妃买些化妆品、赏赐太监等等。按理说国家不应该动这笔钱,但明代这些士大夫偏偏都是一些以天下为己任的家伙,全天下的钱要花在全天下人身上,为何用在皇帝你一人身上?所以明代因为这个内帑的归属权,闹出过很多幺蛾子来。
当今万历皇帝是个守财奴,只要钱进了内帑,那是根本拿不出来的,所以现在内帑已经有了存银七八百万两。如果国家太平盛世,朝廷国库富足,朝臣也不会打皇帝小金库的主意。但偏偏这几年天下多事之秋,四处都有民乱发生,现在辽东又出现建奴造反,全国上下都缺钱,这样七八百万的内帑就成了那些朝臣的眼中钉。
李继也是老于官场之人,听杨涟这么说马上明白了问题的关键,那就是朝中有人想借着这个机会,准备将皇帝的内帑掏空。
杨涟点了点头说道:“是啊,经过元辅方大人的劝说,皇帝终于同意发内帑三十万两及户、工二部银八十万两支边。”
李继一听大事不好,这位皇帝可不是软柿子,自己拿出内帑三十万两,同时还让户部工部出了八十万。按照皇帝的尿性,肯定会堤内损失堤外补,估计不久的将来又是一轮矿监、税监四处收刮的盛宴了!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