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于明初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从练兵场回来刘璎并没有直接回住处,而是到家丁的驻地查看。
家丁们是单独住一个院子,与客居院紧挨着,这是新买来的二十亩地,现在就建两个院子,占用的面积还不到这片地的一半,空地还很多。这些空地本来可以做操练的场子,就是怕扰民才另选场地。
两个院子现在都在盖房子,还没有完工。
现在秋收过了,正是盖房子搞基本建设的时候,农耕社会只有农闲的时候才好雇工,同时也躲开了雨季。
从外表看这两个院子都差不多,都有一个可以进马车的大门。大门旁边有两间房子,其中的一间房向外开门,这就是门房,人们从门房可以进入院子,平时进出就走这个门。门房里可以设一个看门人,他也是院子的管事人。
见到大少爷来了,门房点头哈腰地迎接,并主动在前边引路。
家丁院的房子与客居院差不多,房子盖的都是一排一排的,不同的是兵丁住处不需要隔离的小院子,于是整体上看着就很敞亮。
现在前排基本完工了,可以看出来都是一间一个门,还有一个窗户。
刘璎让门房打开一个门,他看到室内是一个通铺。门房说:“大少爷,一间房子住一个伍,还是很宽绰的。”
现在盖的是两排房子,每排十间,可以容纳一百人。后面的房子还在施工,十几个工匠壮丁正忙碌着,地面杂乱,刘璎远处看看没近前。
“大少爷,在这两排房子的后面还有没动工的,那是厨房、仓库、车马房,还有猪圈。”
跟班小雨就在刘璎的身后,他突然发话问道:“猪圈?军营里要猪圈干嘛?”
门房笑呵呵地说:“这么多人吃饭哪顿都有残汤剩饭啊,丢掉就可惜了,可以养猪啊?一年可以养好几头猪,逢年过节就不愁啦。”
是这个道理。刘璎是当过兵的,他知道,现代里兵营里也养猪,由管伙食的人负责,当兵的按单位编值日表,每两人一个月内轮一天管喂猪。所以没有额外的开支,可以养好几头猪。
刘璎点头:“好,不错。”
门房听大少爷说了好,心里很受用,脸上笑的像朵花。
他们几个人转到了这个院子的最后面,那里有一条沟渠,可以停泊小船,算是小码头。
南方水网密布,人们习惯用船,所以很多住宅都有沟渠相通,有小码头,那边客居院子同样也有沟渠相通,同样有码头。可以到苏州等南方的古镇看看,城市里到处都可以行船,民居处处有码头,甚至水上交通比车都方便。
门房很殷勤,他说:“大少爷,住这里的人也可以在此洗衣服和取水。您看,台阶都是石条砌的,多干净啊!”
刘璎问:“取水?就喝这里的水吗?”
门房:“不不,那边有水井,就在伙房边上,吃的都是井水。”
动工盖房子的还不止这两个院子,在刘诚宅院的旁边也已经破土动工,那是为刘璎盖的宅院,两个院子并排而立。为刘璎盖的宅院很小,是个二进的小院,眼下与刘诚宅院相同规制,但是刘诚一房人口多,正准备扩建,所以最终是一大一小的两个院子。
。。。。。。
快到冬季了,这一年又快过去了,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头一批三艘小帆船测试完毕,算是定型了,可以开始销售了。制造的过程中经过数次的实验和改进,以达到较好的性能。
现在这三艘小帆船停在船场的码头上,来看货的客户可以登船,也可以上船驶离码头亲自体验其性能。当然驾驶船只的还是船场的工匠,操控船只是个技术活,不经学习练习操纵不好,还容易出事。
在实验的过程中,这三条船已经再这里有一个多月了,很多人已经见过。今天有店里下请帖请来本地的头面人物,因此人很多。
“我说兄弟,看这船多漂亮,看着就舒坦。”
众人议论纷纷。
“你看,船桅上挂的是三角帆吧?”
“对对。”
刘璎选择了三角帆,当然是比较新颖的,可也不是特别的出奇,因为此时的人们也见过,特别是福建这个地方,出远海的船很多,远洋船只上大多有三角帆。
从历史上说,三角帆出现于六到八世纪,到此时已经有接近一千年的历史了。一般说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也有说是印度人。自从有阿拉伯人航海到了中国的沿海地区,中国人就常见这种风帆,并且也有应用到自己船上的,所以说这种三角帆并不出奇,只是中国的船只上用的少,特别是内河帆船,基本上看不到三角帆。
有一个人问:“兄弟,三角帆好看是挺好看,可它好用吗?”
“兄弟,这你就不懂了不是?三角帆的机关简单,摆弄也简单,劲大,船跑的快。”
他说的“劲大”就是利用风能的效率高,比横帆高。
“既然有这么好,咱们所见的船为什么都不用呢?”
“你这话就外行了不是?咱们常用的横帆便宜呀。随便什么破布都行,你没见还有用草席、竹帘子的,好将就。它这个三角帆就必须是结实的布,形状剪裁和缝制也麻烦,需要专门的手艺,都要到他们这里定做,你自己做不来。这不是就贵了吗?”
看来这是个明白人,差别就在于制造成本,维护成本也高。
中国民间的帆船多用横帆,并且有多条帆骨,这种结构的帆对材料不挑剔,什么材料都能用。内河近海航行,能凑合就凑合了,所以都愿意用横帆。
中国式的横帆,每个帆至少要五六条绳索操纵,因此操作复杂,往往需要好几个人同时调整绳索才能操控。小船上的帆也小,一个人也凑合,就是麻烦,调整费时。
而三角帆两三条绳索足矣,操纵的过程一般只需要调整一条绳索就够了。特别是小船的小三角帆,一个人可以很方便的操控。
刘璎设计的这种小船,选用的是小型三角帆,设计结构也是最简单的,当然操控也就简单。
铺面掌柜的和伙计也都在码头上陪着顾客。有人问:“老板,这船有多少料?”
掌柜的回答:“哦,张老板也来了。是二十料的。”
二十料相当于十吨,就是可以承载十吨货,二十料的船在内河也算是小船,如果下海则只能在岸边不远处活动,它经不起大风浪。
“家里要是有这么一条船也很方便呐。请问老板,这船卖多少钱?”
“实价,八十两。”
“啊?太贵了吧?这个价谁能买得起呀?”
“贵是贵点,可物有所值嘛,居家过日子有它多方便?”
南方水路方便,对于百姓家庭来说,这种小船就相当于北方人家的马车,是殷实人家必备的交通工具,小帆船就是瞄准了这种需要。买这一条船相当于买了一辆宝马车。
海边上还有一些渔民,从事近海捕捞和养殖,他们也需要便利的小船。更有以船为生的人,是他们家庭的必备,也是他们的重要财产。作为一个家庭的主要财产还是物有所值。
“老板,能便宜点吗?”
讲价钱就是有意购买,如果完全不关心他也就不会讲价钱,这个道理还是明摆着的。
掌柜的说:“为了酬谢各位,我们头一批货一律八折。”
那就是六十四两,正经便宜了不少。
如果用现代打比方,这就相当于家里购置一台汽车,是一个家庭的正经需要。商人可以运送货物,农民可以运输农作物、肥料等,工匠可以当做是流动的作坊四处谋生,如此等等。
小帆船第一日的生意看着红火,可一艘也没卖出去,连表示意向的都没有。当然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还要往后看。
。。。。。。
来到福州,忙忙碌碌的三四个月过去了,刘诚并没忘记刘璎的学业,还有他儿子刘珞也来了,也要上学呀。经多方查访物色终于从福州城里找来一位张先生,经过刘诚考校还算满意,则聘为西席。
眼下没有学堂的房子,需要筹建,暂时借用船场里刘璎办事院子里的两间厢房,这倒是方便了刘璎,就在一个院子里嘛。
其实本地还是有私塾的,他们坚持自己开私塾一方面是外面的学堂环境和先生都不十分的满意,另一方面还是将来自家这一系里的子弟都可以方便就学。
现在只有刘璎刘珞两个学生,择日开学,行了拜师礼就开学上课了。
此时的私塾一般都是半日上学,并且每十日歇息一天。刘璎习惯了现代的每星期休两天,此时还没有星期计时法,于是他提出每十日连休两天,逢一二休息。就是1日2日、11日等等。
这办法刘珞很高兴,可以多玩一天。张先生就更高兴了,他的家在福州,休两日可以从容回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