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再生于明初 > 第133章:马祖 阅读设置

第133章:马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再生于明初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工匠把点火盒子做好了,刘璎到现场查看。他看到工匠们很用心,做的很精细,也是佩服此时工匠的手艺,在缺少加工工具的情况下都能完美地实现功能。

    刘璎也迫切想知道使用效果如何,他说道:“装上火药,打一枪试试。”

    一个工匠说道:“大少爷,其实也不用装火药,只要装上药捻就可以试验,能点燃药捻就是成功。”

    刘璎:“对对,就这么试验一下。”

    工匠们都试过好几次了,有信心也很熟练,他们在盒子里装上一节点燃了的香,扣上盖子,然后装药捻。一切准备停当,双手递给刘璎:“大少爷,请您试验。”

    短铳里没有火药,倒是很安全。刘璎平端着短铳,也不用摆出射击的姿势,眼睛看着点火盒子扣动扳机。透过小孔也能看到盒子里面的香转动了,一下子就点燃了药捻,火光一闪,药捻就燃烧完了。整个动作非常准确,速度很快。虽然比不上现代子弹也算很完美了。

    刘璎很高兴,连说好好。他还觉得不过瘾,说道:“来,装上火药打一枪。”

    他们走到空旷处去试验射击,小雨也跟着凑热闹,一连打了好几枪,每一次点火动作都准确无误。刘璎吩咐继续试验,工匠们也参加进来,又连续打了二十多枪,刘璎才叫停。

    在场的人们不理解,还以为大少爷是小孩子的心性,好玩。其实他们不知道,试验就需要这样,要尽量的模拟作战的情况,打一枪没问题,连续射击就可能出问题。只有高强度的试验才能验证可靠性。

    小雨在旁边说:“大少爷,咱们的火铳有了点火盒子就能适应不好的天气,刮风下雨也可以使用了,真是个好东西!”

    刘璎说道:“是这么回事,可是话也不能说绝,如果雨太大,这个盒子也未必能保险。还有如果雨太大,火药也淋湿了,照样打不响。”

    是啊,到底没法与现代的步枪子弹相比。

    使用中刘璎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让工匠们修补。比如说,在扳机的外面应该加一个护圈,以防止无意碰到扳机而误发射,也就是防止“走火”。工匠们听了都佩服大少爷心思慎密,可是对刘璎来说却很平常,因为他见过,各种枪支的扳机都有护圈。

    刘璎对谢十三说:“点火盒子先生产二十个,这个月就做出来。如果铁匠人手不够你可以再招人。”

    由于两人使用一支火铳,因此家丁队里现在总共才有十几支短铳,二十个点火盒子足够用了。

    谢十三:“是,大少爷。现在看人手还够用,可是大船开工后怕是不够用了。”

    谢十三是船场的主事,铁匠作坊也归他管。

    刘璎:“需要招的人都早做准备,不要误事。各处需要多少人你与展七雄商量着办。”

    “是。”

    刘璎说“咱们到船坞去看看?”

    那边工地上人很多,刘璎也是关心着造大船的事。谢十三陪着,刘璎小雨他们一起向工地走去。

    当初买下这块地的时候有二十亩地,也是很大的一片,空地很多。现在开始挖船坞,这块地就显得小了。

    第一艘战舰是500料的,长度有三十米,那么船坞就需要四五十米长,按此时计量单位就是十五丈左右,因此也是好大的一个坑,工程量不小。

    刚到工地,穆忠就跑过来了,他看见大少爷来了,当然会过来伺候。

    “大少爷好!”穆忠过来就打招呼。

    穆忠就是那个阿拉伯工匠,他手艺好,主意多,被谢十三任命为造船的工头,因此他是工地上的监工。在福建,阿拉伯人也是司空见惯的,人们并不新奇,何况他中国话(福建方言)说的蛮流利的,除了鼻子大,胡子长之外,与中国人没多大区别。还有个二工头是中国的工匠,名叫王五四,与穆忠轮班做工地的监工。

    刘璎看着忙碌的工地,人们都挑着土篮子,把挖出来的土运到四周形成堤坝。在堤坝上也有人在打夯,把土夯实,防止被水冲垮

    堤坝上还插着彩色的旗子,随风飘扬,煞是好看。

    这些彩旗可不是为了好看的,也不是渲染气氛装门面的,那是干活的指挥旗。壮丁们是分组的,每一个组一面旗子,他们挑的土就运输到旗子处。旗子移动了,他们也跟着走。这些旗子就是一种管理方式。比如集合、吃饭、休息等等,都靠旗子指挥。

    刘璎问道:“这工地上有多少人?”

    穆忠答道:“回大少爷的话。干活的有四十二个壮丁,那边还有一个做饭的,一个管工具的,合计四十四人。”

    刘璎:“不是说家丁队也来帮忙吗?怎么没见他们的人?”

    穆忠:“说好了的,他们每逢单日来十个人,今天刚好双日子,所以没有他们的人。”

    经他这么一说,刘璎想起来了,这是展七雄的安排,并且得到了刘璎的准许的。家丁队还是以军事训练为主,不能当劳工使用。现在这里的家丁有四十多人,如果每两天来十个人,对每一个家丁来说,就是每八天里出一天的劳工,这样就不影响训练了。

    他们边说话边走。由于刚开工,还没挖成大坑,基本上还是平地,所以他们走着也方便。此时刘璎注意到了挖土的工具是自家出产的铁铲,就是现代里叫铁锹的。有一把铁铲插在地上,刘璎不由得拿起来看,这一拿就觉得有分量。

    现代的铁锹是钢板冲压成型,钢板薄,分量就轻。现在的铁铲是用球墨铸铁铸造的,铸造件就比较厚,分量就重。

    旁边的穆忠说道:“大少爷您看,这铁铲真是好用,还结实,肯吃力。挖土多亏了这铁铲,真是好东西呀。”

    刘家生产的铁铲卖出去不少,可是独此一家的产品,对于这么大的市场还是太少了,很多人还没见过,所以穆忠的表现就不奇怪了。

    刘璎问道:“船坞里的排水怎么办?”

    穆忠:“回大少爷,这船坞有两处排水沟,两处都用水车排水。船坞比较深,所以我们打算用两级排水车。”

    此时的排水车都是木制的,可以使用人力或者畜力。当扬程太高的时候就要多级排水了。

    视察了一圈,无非是催促加紧施工,不要误了工期等等。

    ……

    回来的路上刘璎在想,不管怎么低调,掩饰锋芒,造船总是掩盖不住的。好在此时并没有禁海的政策,造出海大船的不止一家,并且这次造的船并不大,在出海的船中还算是比较小的。可是毕竟船型特殊,实质上它是一艘战舰,将来天下稳定了,大明的朝廷也不会那么笨,他们能允许刘家拥有战舰吗?

    思来想去,这一处船场总不是长久之计,能去海外更好,可是眼下还没那个能力,再说,刘家这一大家子人怎么能冒冒失失地想出海就出海呢?

    他忽然想到,大名鼎鼎的马祖岛不就在福州附近吗?说它大名鼎鼎那是现代里,此时这个岛屿很普通,没人注意它。应该找机会去一次,实地查看一番,或许是个不错的落脚之地呢?把那个岛买下来做个基地,总是离朝廷远一点吧。

    他这样想着,不由得就向二叔家走去。二叔刘诚是个典型的书生,并且是参与社会活动比较多的,问问他或许能得到沿海岛屿方面的人文知识。更重要的是看看马祖岛在此时人们的心里是个什么地位,如果知名度很高,说明那里比较繁华,官府也就会很在意,甚至有官府的衙门和驻军也不一定,如果是这样就不太理想了。刘璎希望那里比较荒凉,从官府到民众都不在意,甚至不知此岛的有无才好。这就便于在那里藏匿一些不愿意张扬的东西。总之这对于决策很重要。

    现在刘诚的院子还是两进,刘璎进了二门首先看到的是二弟刘珞正带着三锁玩。刘珞看到大哥来了特别的高兴,快速奔跑过来,抱着刘璎的胳膊,一连声地喊大哥,并且对里边喊:“我大哥来了!”

    今天是学堂休息日,刘璎抽这个时间去船场,刘珞就在家里玩。

    刘珞本来是很粘着他哥哥的,可是自从来到福州,他父亲刘诚对他管教严厉起来,整日督促看书背书,还经常考教训斥。这一方面原因是刘诚认为儿子大了,应该认真于学问,他也知道刘珞贪玩,学业没长进。另一方面,此时的刘诚在一个新的环境中,谁也不认识,没地方去。刘璎的事他也不好过问。闲着没事,就更关心起儿子了。

    正是这个原因,刘珞不能去找哥哥玩,他们住的不远,可是两兄弟却很少见面。

    有家人通报,刘诚从堂屋的后面过来见刘璎。

    刘璎知道二叔家在扩建宅子,后面在修建三进的院子,刘诚从后院过来,显然正在监工。

    此时施工的不止是后院,在刘诚院子的东边为刘璎建的宅子也在施工,刘璎忙,甚少过来看,也是他二叔在照看。

    “二叔安好!”

    见二叔来了,刘璎赶紧施礼问好。

    ——end——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