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于明初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刘璎再次来到北竿岛,此时已经是十月中旬,已经进入冬天。南方的气候湿冷,虽说气温不是很低,但是让人很难受。人们穿的很多,似乎也不大保暖。
到岛屿的第二天,展七雄来接刘璎上船。刘璎此来主要就是检验苍龙号能不能出海。自从开发北竿岛,摊子越铺越大,银钱越来越拮据,迫切需要新的经济来源。
刘璎让小雨一个跟着,把常随张重二留下,告诉他准备晚上的饭食。刘璎在福州家里有橱子,出门在外他就带着两个常随,岛上是安全的,没必要两个常随都跟着。
在去码头的路上刘璎再次注意到路边开垦的土地,现在是冬天,地里光秃秃的。刘璎说:“这些壮丁还很勤快啊?还有时间开荒种地?”
展七雄说:“我来到岛上没几天,还真没注意,这事得问刘亚辰。不过我知道,干活的壮丁们每十天歇一天,这是有闲空没事干。要不我告诉刘亚辰让他管管?”
刘璎:“没那么严重,只要不误了干活管他们干嘛?我是想到这岛上起码应该种点蔬菜,新鲜菜还是现采摘的好,全靠从大陆运来,价格贵还不新鲜。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是,是,还是您想得周全。我跟刘管事说一声?”
“不用,明天我跟他说,让他从福州找几个种菜的。将来再看看,也许开垦一些地种稻谷,能生产些粮食更好。”
土地都是刘家的,在岛上种地就只能做刘家的佃户。为了吸引人上岛,就要给开垦者一些优惠,比如新开垦的土地在三年内不交租等等。
现在岛屿上的人渐渐的多了,各项管理也细化了,刘亚辰手下也有一些小头目,各管各的事。刘璎懂得管理,知道刘亚辰自己选人比较合适,他不必干预。管理权该放开就要放开,上级对下级管的太多容易管死,会造成整个管理系统固化呆板,缺乏主动性,缺乏活力。
他们一路说话就到了码头,苍龙号的水手士兵们都在码头上和甲板上列队迎接,这当然是展七雄安排的。
刘璎已经几次登上这艘船了,并不陌生,但是这一次还是有新鲜的感觉。一是水手士兵更多了,并且各司其职井然有序,显出一艘战舰的威严。二是船上悬挂的旗帜众多,让外人看得眼花缭乱。有我们前边说过的帅旗、“护”字旗,也有主桅杆上一长串的信号旗,还有驾驶舱上方的指挥旗。刘璎虽然看不懂具体含义,但是他知道这些旗子的作用。
船上有展七雄这个内行人,才能建立这些规制。
在现代里,信号旗表达的含义都是有标准的,有些还是国际标准,不同国家的船只也可以互相传达准确的信息。可此时规范的标准很少,都是大陆沿海地区约定俗成的,更多的就不是标准了,是自己规定的,信号的含义自己的船员可以看懂就行了。现在还是自然发展的阶段,以后总会慢慢走向规范,起码刘家的船只之间应该统一。
在现代里,通用性最强信号旗是表示英文字母的成串的信号旗,可以表达一个英文短句。拼音文字有其便利性,古代的汉语就不具备这个功能了。
此时大陆周围的海域是不会有英国人的。因为欧洲的船还没来到东方,最早来的是葡萄牙人,后来有荷兰、西班牙人,最后来的才是英国人。
。。。。。。
展七雄在驾驶舱里为刘璎摆放了一把椅子,并且把椅子垫高点,以便坐着就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象。小雨站在刘璎的身后,他感觉室内风很大,很冷,于是他从怀里掏出一个暖手炉交给大少爷。
暖手炉就是一个铜制的圆盒子,表面光滑,刻有图案。里边装的是点燃的木炭,木炭被夹子固定,不会乱动。把盒子拿在手里,或揣在怀里取暖用,里边的木炭可以维持几个小时。
驾驶室了为什么冷呢?
此时是冬季,海上风大,更主要的是驾驶室四面都是窗户,并且窗户全部是敞开的,这是为了视野好,四面的情况都能看清楚。
此时没有玻璃,当然也就不会有玻璃窗,所以驾驶舱就成了五风楼,海风一吹哪能不冷呢?这还是南方,如果到了北方,还不知道要冷成什么样子。
此时的船只都是木料的,船只上严禁明火,当然了,做饭除外,人总得吃饭不是?此时又没有制作暖气的技术,因此没有任何的取暖措施。
这回刘璎算是有了亲身体验,他心里默默叨念着:一定要把玻璃造出来,不说赚钱,首先要解决驾驶舱的保暖,这也是战斗力!至于暖气暖风都别想,技术达不到。点炉子有危险,只能凑合着,如果有了玻璃窗,起码能避免直接吹寒风的问题,也是很大的改善了。
他看甲板上的那些船员,还好,防寒衣服都不缺,一个个的都是衣着臃肿,还戴着手套。即便如此,恐怕也会很冷。
刘璎还联想到了火铳的点火盒子,如果有玻璃就可以全封闭,让盒子的性能更好,不惧风雨。军事上的用途价值更高。他暗下决心:是时候了,应该把玻璃造出来。
。。。。。。
展七雄去各处检查一遍,然后下令起航。
此时海上行驶的大船,其动力就是风帆,可是离开码头的动作不能使用风帆,这是怕碰撞事故。因为风帆的动力大,稍有不慎就会撞上码头。让我们看看它是怎样起航的。
一艘拖船已经用缆绳与苍龙号连接,拖船上有好几个船工,有船篙也有浆。
码头上的壮丁解开固定于缆桩上的缆绳,船上收回缆绳。然后码头上的壮丁和船上的水手都用长篙支撑,让船慢慢脱离码头。
苍龙号离开码头之后,拖船上的船工撑篙划桨,拉动大船,以极缓慢的速度移动。到完全远离码头之后,拖船才解开缆绳与大船脱离。到此时,苍龙号上升起风帆,才开始靠自身的动力起航。
这个过程也是蛮复杂的。
这是标准程序,当然也不能排除特别的情况。比如没有拖船,那就只能用风帆。
展七雄站在刘璎前面指挥的位置上,他旁边的大副在不断地下达命令。
大副是职位仅低于船长的船舶驾驶员,是驾驶舱里的负责人,是船长的主要助手。比大副低一等的还有二副,因为刘璎有培养更多水手的命令,所以此时苍龙号上还有两个二副,他们轮流值班,现在值班的大副叫张兴,他是做过船老大的,有航海经验。
刘璎看到了他们多种传达命令的方法。指挥舱屋顶之上挂着一个口径约一尺的钟,钟锤连着的绳子在指挥位置的旁边,伸手一拉,那个钟就当当地响。拉钟锤的绳子旁边还有好几条不同颜色的绳子,这是连接到船上不同位置的钟绳,拉动绳子,某处的钟就会敲响,比如甲板下面各层舱里处就挂着钟,指挥者拉动绳子,那个钟就响,当然在这里是听不到的。这都是传达信号的手段。
刘璎看到大副还不时地对着一个竹筒喊话,别人看不懂可刘璎是明白的,那是传达语音命令的工具,类似于电话的作用,它叫“传声筒”。
呵呵,“传声筒”这个词人人都知道,它说的是不动脑子传话之人,可是真正的传声筒什么样子恐怕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不知道。
从物理原理说,传声筒有两种,一种是两个杯子形状的盒子用线绳连接起来,一端说话另一端听。另一种就是我们这里说的管道型。从实用性上说后者更好,因此才被广泛应用。
现代的船舶也有这个设备,那是金属筒子,像是长长的烟囱,拐很多弯连接到很远的舱室里。在驾驶舱中对着话筒喊话,另一端就能听到,同样也能回答。
到了通信工具发达的现代,有了更好的可以代替它的通话办法,这种原始的传声筒就逐渐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此时技术落后,制造很长的金属筒子有难度,并且太昂贵,所以它是使用竹筒制造的。
比如说,在主桅杆上有个哨位,高高的,一个瞭望哨兵在上边,他那里就有传声筒,类似的还有船尾部的舵手,指挥室都可以与他们直接通话。
苍龙号很快驶出北湾,然后向西沿着北竿岛海岸航行。
展七雄对刘璎说:“大少爷,前边是靶场,岸上已经树立了靶子,在那里进行火炮打靶。”
打靶是今天的重点项目,刘璎也要看看这些炮手怎么样。
北竿岛本来就不大,一会的功夫就看到了岸上有靶子,那是用席子、藤条编制物树立在树木或木桩上,靶子面积很大,长度有十几丈(三十多米),高一丈多,这是模仿一艘船的靶子。很明显地看到靶子有修补之处,看来这个靶子已经被打过多次了,打坏了就修补一下。
这么大的靶子一方面是模仿海上作战的情况,另一方面也说明此时的大炮准确度太低,靶子如果很小恐怕是打不着。
这办法比在海上放一个靶船更简单易行,这办法还是刘璎出的。
这个岛上人烟稀少,找个打靶的地方很容易,当然也要放警戒哨避免误伤。
刘璎还在遐想的时候展七雄下达了开炮的命令。
展七雄一喊:“开炮!”指挥舱顶上的钟就被敲响了,同时挂出命令的旗帜。
一个人的喊声传不了多远,特别是战场上的噪音一定是很大的,所以发布命令不能靠吼,最有效的还是信号旗,钟声是提醒注意的意思。
命令一下,大炮就打响了。轰轰的炮声中刘璎感觉到了船只的震动,同时硝烟在船上弥漫,黑火药的烟也别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