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再生于明初 > 第165章:灯语 阅读设置

第165章:灯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再生于明初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现在到了元至正二十六年,年后刘璎忙碌的都是围绕着船,买船和造船。这些都是准备再次出海,同时他吩咐吴志友为出海贸易备货,除了自家的铁器制品、布匹之外也从市面上采购传统的出海商品,有瓷器、茶叶、丝绸等等,这些一直是海外的热销商品。

    通信的事也要办了,现在有了汽灯了,这本就是为了做信号灯的,现在就要考虑给海上船只间建立便捷的通信了,就是灯语。还有旗语也一同解决,做出通信的规范。

    无论灯语还是旗语,都是必须经过专业的训练才能收发。没有经过训练的人,即便懂得原理也同样看不懂。这就好比是现代里的电报,大家都知道那滴滴答答的声音是在发送消息,也知道编码原理,可是没经过训练的就听不懂。只有受过训练的电报员才能翻译那滴滴答答的含义。

    这就需要招收一批专业的信号兵,给予专门的训练。当第一批信号兵完成训练结业后,船队就有了便捷的通信。

    为此刘璎把小雨叫来,这件事要交给他去办。

    小雨今年已经十六岁了,已经是大小伙子了。他大号叫刘春雨。

    刘璎对他说:“我一直喊你小雨,这是多年的习惯了,现在你都是大人了,也应该叫你的大名了,对不对。以后就喊你春雨,或者刘春雨。”

    小雨听着倒是不习惯,他说:“您还是叫小雨好,听着舒坦,叫大名反倒是不习惯。”

    刘璎说:“慢慢的就习惯了。好了,咱们说正事。我今天给你个差事,你到咱家各处的商铺走一趟,让他们帮助招收几个年轻人,月例银子也跟壮丁一样,都是二两。可是年龄有限制,只要十二岁到十五岁的。必须要识字,身体要好,特别是要机灵一点,可以出几个题目考一考。”

    刘春雨不大明白,他问:“这不是娃娃兵吗?这么小没力气,能有什么用?”

    刘璎是有心让小雨做点正经事,总是当跟班的保镖能有多大出息?让他出面招收信号兵,就是想让他做个头,管理和训练信号兵,既然如此就要跟他讲明白才好。

    于是刘璎说:“你也坐下,咱们慢慢聊聊。”

    刘春雨更是有点懵,心想,大少爷今天怎么了?要说什么呢?不过他还是坐下了。

    刘璎说:“我让你去招一些娃娃兵,就是要他们做通信的兵。通信就是通消息,懂吧?无论古今通消息都十分重要,比如烽火台你听说过吧?隔着几十里有一个烽火台,它们白天举烟,夜间举火,就表示边关有危机了,需要救援。就这样,上千里上万里的,很快就把消息传回来了。

    “在战场上各种距离的通信要求时时发生,距离近可以喊、打手势。在远一点的,比如三五里,喊声听不到怎么办?一般就要派传令兵了。但是,有更好的办法。比如用军号,打旗语。咱们现在有军号了,这就比只能吹‘呜呜’声的螺号要好。所有这些都是通消息的办法,那么大海上的船只之间怎么通消息呢?

    “旗语你是见过的,有船上挂出来成串的彩色旗子,表示不同的意思。还有一种旗语是一个人两只手各拿一个旗子挥动的。它们的功能都类似于军号,表达什么意思靠事前约定。

    “现在我们就需要训练一批信号兵,他们发信号的办法要比刚才说的这些都复杂的多。操作复杂是为了实用,我们要的是更快捷方便,传达的消息更准确的办法。”

    刘璎说了这么多,刘春雨有点懵,他实在是不懂得还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刘璎也看出来了,可也没办法,他自己觉得已经解释的够通俗的了,还能怎么解释呢?只能是在实践中体验了。刘璎相信,真的实用之后,不用解释,一看就都懂了。

    刘璎继续说道:“白天可以用旗语,可是夜间看不到,这就要用灯语。其实细琢磨,旗语的用途有限,就算是白天,距离太远依然看不清旗语。可是如果灯光足够亮,在白天也是灯语传播的更远。”

    这个说法刘春雨倒是有体验,他总跟着刘璎,当然知道汽灯的光亮非常刺眼,就算白天也能看见。刘璎停下来,端茶杯喝了一口,趁此机会,刘春雨插嘴问道:“大少爷,汽灯的光亮在白天也能看到,可是它怎么能传递消息呢?”

    刘璎觉得他这样问算是有门道了,也就是听懂了一些道理,这让刘璎很欣慰。因此他继续解释道:“我们可以在汽灯的前面档上一个遮罩,这个罩子可以一开一合的,这样一来灯光就时隐时现了。通过这个遮罩,汽钉就能产生三个信号,它们是:不亮、短亮、长亮。这三个信号是非常明确的,观察者不会产生误会。

    “我们把这三个信号排列起来,比如说:我们规定四个亮信号为一组,如果是四个短信号就定为零,‘短短短长’为一,‘短短长短’为二,可以一直排到九。

    “然后我们再规定:用四个数字表示一个文字,那么从一到一万就可以表示一万个不同的文字了。汉字虽然数量很大,可是常用的只有三五千字,用不了一万字,这办法表示文字是足够用的。”

    说到这,看着刘春雨又有点迷糊了。于是刘璎继续解释:“我打个比方把,假如我们规定数字‘零一二三’就是‘到’字,‘零二三四’是‘达’字。那么发送信号的把‘到达’两个字编成‘零一二三零二三四’的编码,操作信号灯的按每一个数字发出四个长短的灯光。这两个字一共要闪亮三十二次。对方看到闪亮的灯光,就收到了这八个数字。他们对照编码本一查找,就知道是‘到达’两个字。这不就把消息发送到远方了吗?”

    刘璎这是尽量简洁地解说,实际应用上比这个还要复杂,比如发信号之前双方要呼叫应答,发送完毕后还要校验错误和收到回复等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保证发送的消息准确无误的。

    刘璎转身把做好的信号灯拿过来,点亮了,放在桌子上,对着墙壁照过去。这是避免直接看灯光刺眼。

    刘璎说:“你注意看,我要打信号了。”

    说着就摇动把手,遮罩一开一合的,墙壁上灯光一闪一闪的。他发送了“短长短长”。

    然后问刘春雨:“看到了吗?我发的是什么信号?”

    刘春雨很快答道:“短长短长。”

    刘璎很高兴地说:“这就对了嘛。信号兵是经过特别训练的,他们操作的速度会很快,识别的也会更准确。用这办法就把消息传到了远方了。”

    刘春雨也兴奋起来,他终于搞明白了什么是灯语,像是懂得了什么大学问似的。

    刘璎也是如释重负,他终于让刘春雨开窍了,后面组织培训通信兵的事还指望着他做帮手呢,如果不开窍就不好办了。

    刘璎说道:“你能明白就好,去办事吧。”

    刘春雨问:“娃娃兵要招多少呢?”

    刘璎:“这是第一班,就不要太多了,最多二十个就够了,以后还会继续招人。”

    刘春雨有些忐忑不安地问:“大少爷,您这是不要我啦?我没犯错吧?”

    他已经感觉到了,因为这个差事可能会离开主人。

    刘璎:“你已经长大了,总跟在我身边能有多大出息?派你这个差事也是抬举你的意思,好好干,会有出息的。”

    刘春雨还是不大痛快,没吱声就走了。看着他的背影,刘璎叹口气,其实他也舍不得让他离开,这么多年了,他们就是形影不离的兄弟。

    刘璎还需要一个跟班小厮,这事要找他二叔安排,家生子弟很多,他二叔会选一个合适的。

    桌子上还放着那个信号灯,它已经不是汽灯的样子了,一个汽灯放在中间,后面是个锅型的罩子,就是反光锅,只是匆忙间里面没有安装反光的镜子,光刷上白色的漆。

    灯的前边就是发信号的罩子了,摇动一个把手,就一开一合的发出闪光。是个机构非常简单,也有点笨拙,可是受加工水平的限制,复杂的也做不出来啊。

    刘璎对这个信号灯是寄托着厚望的,不光是用在船只上,陆地上的通信也可以发挥作用。比如说从北竿岛到福州自家的船场,直线距离约三十多公里,如果两边都筑起五六丈的高塔,灯光信号是可以看到的,这不就实现通信了吗?

    要想实现远距离通信就要解决亮度问题,就好比一只蜡烛,黑夜里几十米外都可以看到它的光亮,可是几里地以外呢?就看不到了,这是因为蜡烛的亮度太低,如果是电灯的光就能看到。

    为增加亮度,汽灯可以做的大一些,石棉罩子再大一点,燃烧的蜡油多一些,那么亮度就可以提高。还有灯后的反光锅可以装上镜子,锅的尺寸再大一些,这就有可能照得更远。反光锅的镜子可以用铜片,当然也可以制造玻璃镜子。刘璎想,玻璃镜子还是先别用了,别太张扬了,用铜片做一个反光锅也容易,此时的镜子不都是铜镜吗?

    更进一步还可以设想,如果可以设立几个中间站,甚至可以实现福州到老家的通信。当然这需要安全的环境,现在的武夷山区里土匪山贼多如牛毛,能保证通信站的安全吗?

    ——end——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