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再生于明初 > 第184章:工具钢 阅读设置

第184章:工具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再生于明初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刘璎思绪太重了,做梦都是炼铁炼钢。还别说,做梦还真的解决了问题。

    现在他需要把冶炼工具钢的原料直接加到高炉里,看看能不能得到合格的工具钢。

    想出了办法还要经过试验,成功与否还是试验结果说了算。他带着为这一套办法写的文案再次到炼铁场。

    韩宝贵看了文案后问道:“大少爷,我们马上按这个办法试验。不过我们的氧化钵太小,就算是多重复几次余下的铁水还很多,有些浪费了。如果能有办法把一炉都练成工具钢就好了。”

    他这么问是有道理的,他是管事嘛,经济账他不能不算。其实这问题刘璎已经想过了。经济问题是一方面,还有另一个选择:铸造大炮要不要用钢?

    刘璎说:“你这想法很对,加了原料的一炉铁水本来就都可以炼成工具钢,工具钢当然比铸铁价值高多了。可是我们眼下需要的是工具钢,只要能炼出工具钢,浪费一点不算什么。但是你的这个想法还是有价值的,因为我们马上就要铸造大炮,如果能有更大的氧化钵,不是可以用钢来铸造大炮吗?”

    用钢还是铁?其实没有选择的余地,研制大容量的氧化钵不是马上就能成功的,可是还等着用大炮呢?

    韩宝贵说道:“原来您是想铸造钢的大炮?我还以为用锻铁呢?一下子炼那么多钢?我还真的没想过。”

    韩宝贵也以为是用锻铁(球墨铸铁)铸造大炮,刘璎也是这么打算的,不过增加钢产量也是必须实现的目标。

    古代的大炮到底是钢还是铁的?

    实际上材质是多样的。最早的炮多使用青铜,如虎蹲炮大部分是青铜铸造的。红衣大炮有铸钢的,当然钢材质量很差,也有直接用铸铁铸造大炮的。

    古人为什么都认为西洋炮更好呢?比如佛郎机炮就很有名气,那就是西方此时的炼钢技术好一些,铸钢材质比较好的缘故。

    中国古代缺少炼钢的技术,所以铸铁的大炮也不少。由此可知,韩宝贵所说的用锻铁铸造那已经比铸铁强多了。其实刘璎也是要用锻铁,锻铁的铸造性能和加工性能都好于钢,也就是说,用锻铁制造更容易,只是强度不如钢。

    。。。。。。

    刘璎总是盼着能练出更多的钢,比如,一个体积很大的铸造件必须一次浇注完成,而不能用小容器多次浇注,所以若要用钢铸造大炮就需要大的氧化钵。

    刘璎说道:“是啊,我们的氧化钵太小,就像个洗脸盆,如果能想办法加大它的容量,我们就可以铸造钢的大炮了。不过加大容量也不是很简单的事,问题在于它需要移动。原来那个小的氧化钵是两个人抬着走,接铁水的时候到高炉前,接了铁水到氧化的工位。加大容量的氧化钵也是要这样移动的,上千斤的东西怎么移动呢?”

    在现代里的转炉是用巨型吊车吊起来移动的。

    韩宝贵被问的有点懵,他怎么会知道呢?

    刘璎这像是自言自语,他是边说,边思考,他也是盼着能多炼钢。

    刘璎继续说道:“这么重的铁水就要用车拉着走,可是里面装的是铁水呀?高温铁水很危险,可是车轮哪有那么稳当的?如果车逛荡起来,铁水撒出去怎么办?还有可能翻车,那就造成大事故了。要想平稳就要是用轨道车,下面有轨道,车轮在轨道上走,这才能平稳。”

    韩宝贵在一旁听的发呆了,大少爷这些话明显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难怪人们都传说大少爷是神人,这思考的过程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不过韩宝贵也是有心人,他管着炼铁场吗?也不得不用心。

    他问道:“铁水是要倒出来的,那么沉重的车如何抬起来倒铁水呀?”

    他问的有理。刘璎知道,现代里这东西叫做“转炉”,这个“转”字就是说它会转动,转动的目的是把铁水倒出来,就像是提着茶壶倒水一样。

    老办法是两人抬的氧化钵,不也是这么倒铁水吗?那么他设计的这个氧化钵也要能把铁水倒出来。

    刘璎说道:“你也是个有心人啊,你想的对,这个车的车厢是需要能够翻转的,因此车上的氧化钵要做成圆形,类似鸡蛋壳的形状,蛋壳下面有滚轮,这不就可以侧向翻转了吗?铁水就倒出来了。当然还需要有机关控制,翻动要灵活,还不能太吃力,也要有锁定的机关,不需要他翻转的时候就一动不能动。”

    韩宝贵得到大少爷的表扬,心里很高兴,同时更是佩服大少爷的智慧。

    刘璎说:“这些先不说了,冶炼工具钢的试验马上就做,还用原来的氧化钵,其他铁水照常生产,或许添加原料之后,生铁的性能更好呢?”

    韩宝贵:“是,今天马上就开始试验。”

    刘璎:“记住,还要按不同的添加比例多次试验,要找到最好的。”

    “是,请大少爷放心,我一定照办。”

    刘璎又问:“铸造大炮的模型怎么样了?”

    韩宝贵:“差不多了。”

    “那就带我去看看。”

    铸造件必须先制作模型,一般都是木料的。用模型来制造沙箱,然后就可以铸造出与模型一模一样的铸造件。

    古代的大炮零件比较少,所谓的红衣大炮就是炮筒子,炮架子都可以用木料制造。铸件都需要先制作模型。

    。。。。。。

    刘璎这一次的判断是正确的,试验获得的工具钢明显提高了硬度,也提高了韧性(不容易脆裂)。刘璎指示韩宝贵继续大量的试验,找到最好的配方。

    确实,在没有更科学办法时,试验就是最好的办法。最终他们获得了十几种不同特性的工具钢,为后来的机械加工奠定了基础。这些实验过程都要存档,技术档案就是技术进步的积累,不能每一次都从头来。

    韩宝贵和其他参与试验的工匠都得到了赏赐。

    制造更大的氧化钵的事情刘璎还在考虑,眼下也不是最急的。小口径火炮铸件小,用钢水少,现在的技术水平就能采用铸钢的,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

    到六月初,俘虏来的船大修完毕了,它看上去像是新船,因为它原来的甲板以上都烧光了,都是新木料重新建造的。它与苍龙号一样都是两桅船,所以桅杆和风帆等都很像苍龙号的样子,也是装了很多的三角帆。它的大小在苍龙号和福顺一号之间,有八百料。

    按刘璎的指示,在船头两侧也挂上牌匾,刻着船的名字,它被命名为福顺二号。竣工后交给展七雄,为它配备水手、士兵,配火炮,也要经过试验航行的测试。

    这艘俘虏船上缴获了四门炮,都是中等口径的,现在给他配上两门,也是按照福顺一号的标准在船的首尾各安装一门炮,剩下的安装于北湾的炮台上。北湾也建了炮台,把现有的炮都拿出来了,一共有四门炮。

    有福顺二号加入后,船队就有三艘船了。展七雄正在做出航准备,按刘璎的意思,这一次出海就沿着大陆走,到山东半岛后转向高丽,就不经过琉球和日本了。选这个路线当然是为了安全,躲着日本的航线走,就是为了躲着郑家的船队,避免麻烦,现在还不是跟郑家争斗的时候。

    走沿海线路也是有危险的。首先是内战,虽说中国的内战都在陆地上打,没有去海上的。但是沿海的港口不安全,每次靠岸都要加小心,尽量的少停靠。

    但是航海的船是躲不开靠岸补给的,淡水、蔬菜、食品、药品等等的都是必须品,少了就要补充,还有很多想不到的临时发生的事都需要靠岸。

    刘璎在北竿岛住了一个月才返回福州,毕竟福州也有不少的事情。

    现在北竿岛与福州船场之间有了灯语通信,传递信息方便,所以刘璎一回到福州,码头上已经有人等着迎接了。来接他的是吴志友,吴志友是接替展七雄做福建商铺作坊大掌柜的,也称作总管,是刘家下人中的最高职位了。

    吴志友说:“给大少爷请安!大爷说了:回来了就早点回家,家里人都惦念着呢。”

    刘璎:“知道了,现在就回家。”

    刘谨来到福州住的就是原来刘璎的宅子。

    吴志友身边还跟着一个少年,吴志友说:“大少爷,这个孩子是大太太给您配的小厮,名叫刘岩。小岩,过来给大少爷见礼。”

    小岩跪下就扣头:“奴才见过主子。”

    他自称奴才那就是刘家的家生子,是奴隶的身份。

    刘璎:“哦,起来吧。”

    刘璎原来的跟班小厮是刘春雨,被刘璎派去管通信班了,他还有一个跟班张重二。但是张重二是保镖,是成年男子,不能进入二门的,所以刘璎这里还缺一个小厮。他二婶曾经说帮他物色一个,现在既然刘璎的父母都来了,自然要他母亲来操心。

    ——end——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