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于明初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刘亚辰说火铳不好买了,供不上需要,刘璎决定自己造吧。
之所以敢于自己造兵器还不是因为来到了北竿岛吗?山高皇帝远,容易瞒过朝廷,少了忌讳,刘璎的胆子也就大了。
其实火铳不好买与郑家有关的,这就像买大炮一样,是郑家从中作梗了。刘璎明白这一层,可是这些话不是能跟刘亚辰他们说的,但是有一点要嘱咐他们。
刘璎对刘亚辰说:“岛上的三十多个俘虏还要严加看管,千万不能出现逃跑的。这个消息一旦泄露,咱们跟郑家可就彻底翻脸了。虽说我们逐渐强大,不怕他们了,可是谁也不愿意身边有个生死仇家呀!”
刘亚辰:“是,我们一定小心。这些俘虏没有受到虐待,还不是大少爷仁慈之心?他们应该心怀感激,到现在还没发现有企图逃跑的。在这海岛上,没船他们也跑不了。”
刘亚辰心里还是想着火铳的事,他又问道:“我们还是用老办法造火铳吗?还是让工匠造更好的?”
因为刘亚辰看到了自家研究制造的新式火炮,这都是大少爷设计的。那么大少爷对火铳会不会也有改进,造出更好来?他是这么想的,所以才这么问。
刘璎说道:“虽说我们在海岛上,少了顾忌,但是也不能过分张扬。大炮毕竟数量少,炮弹也特殊,不容易被外界所知。可是火铳是小物件,数量太多,很容流传出去。如果我们造了更好的火铳,并且流传到市面上就难说不会有麻烦了。因此,你告诉韩宝贵、郎狗窝他们,还是按老办法打造。我们需要短铳,就直接造短枪管,这更容易些。”
刘亚辰:“还是大少爷思绪甚密,原来还有这些利害之说。请您放心,小的一定照办。”
火铳的关键就是枪管,枪管的尾部增加一个像手枪把柄的把,还有一个放引火药捻的孔,再没有其他东西了,老式的火铳就这么简单。刘家用的短铳增加了一个点火盒子,已经是火铳上最复杂的机构了。
那么此时的工匠们是怎么打造的呢?
他们使用的原料是熟铁,可以锻造的,就是在铁匠炉上烧红了用锤子砸。
第一步锻造成钢板。第二步用一根铁棒把钢板卷在上面,铁棒的粗细就是火铳的口径,这就卷成了圆筒。重点是合缝处要打造的结实,否则开枪时容易炸开。最后把铁棒抽出去就完成了枪管。
古人这办法也不算笨,现代里不是也有“有缝钢管”吗?制造过程大同小异。一个铁匠炉,两三个工匠,一天可以打造一支枪管,生产效率也不低。
刘璎要他们做的就是这样的火铳。这种火铳与现在的火铳没有大的差别,最大的不同一是增加了一个点火盒子,第二个不同是枪管短小,才两尺多,比常见的火铳短了一半。所以,这种火铳流传出去也不会有什么麻烦,不懂的还以为是玩具呢?
古代真的有玩具火铳,民间有一种叫做“三眼铳”的,约一尺长,三个孔,就相当于三个短小的火铳绑在一起,装上火药,可以分三次击发,响三声。把它绑在长木棍上,举得高高的燃放。是节日里的一种娱乐工具。
也有拿这种三眼铳做武器的,面对面的近距离上它也有杀伤力,并且有三次开枪的机会。火药打完了的时候它还可以做狼牙棒使用,骑兵、步兵都可以用。
一般使用的材料是圆钢,是轧钢的产品圆钢。外部加工不说了,枪膛是用深孔钻钻出来的,然后再用拉刀精加工。
普通钻个孔没什么技术含量,可是深孔钻的钻头属于普通机械加工中的高档技术,稍有差池就钻偏了。
假如刘璎现在需要制造类似现代的枪管,针对现有的加工能力来说,最好的办法是利用轧钢技术轧制无缝钢管,然后再加工。
用这样的枪管做出来的就够现代步枪的水平了,也可以制造很多不同品种的枪,比如可以做手枪。
到10月中旬,刘璎回到福州。一是他来北竿岛的几件事都有了眉目,更主要的是他父亲刘谨来信说要回老家。
刘璎回到福州,杨九铭就把银票送来了,一共是两千两银票,刘璎拿着银票去见父亲。
出远门回来他需要先见祖母,给祖母请安。来到父母住的院子里还看到姐姐、妹妹和两个双生弟弟。刘璎每次外出都会给姐姐和弟弟妹妹带来礼物,因此他们兄弟姐妹之间很亲热,一大家子人其乐融融。跟家里人说了一会闲话,无非是问候生活起居,然后就随父亲去书房谈话了。
“父亲,现在才十月,离过年还有两个多月呢,何必急着回去。毕竟福建这边很安稳,多住一阵子也无妨。浙江虽说不打仗了,可是恢复之中也难免有什么乱子,晚一点不是更好吗?”
刘谨说道:“我儿办的邮号已经在南田开了门面,寄发信件隔天就能收到,这一来通信就方便了。刘义经常有信件寄来,最多不会隔两天,所以老家的事情这边都知道,整个处州青田都是很平稳的。咱家各处的商铺、作坊也都开门了,这些事情总要有人打理才好。再说年关将近,繁杂的事情太多,还是应该早点回去,避免到年关太匆忙。”
刘春雨的办事效率还是很高,已经把邮号开到了自己的老家。按计划,在浙江南部的瓯江流域办四个点试运营邮号业务,原则还是县城以上的城市,因为南田是刘家的老家,所以它不是县城也开办了邮号业务。在现在已经开办邮号的地域范围内,信件最多三日可以到达。按刘谨所说,南田到福州两日就到了。在古代这绝对是高速度,已经非常便捷了。
如果没有这种邮政业务,传统的办法是自己派家人送信,这个距离至少要四五天,十天半个月的也属于正常。
刘璎说:“既然父亲已经决定,想必父亲考虑的更周全,儿子只能全力支持。这是两千两银票,用于家里迁移安置之资,如有不足,可随时告诉我,我会想办法的。”
有了海外贸易,刘璎的手头上就很宽绰。特别是那次俘虏海盗船,缴获极丰厚。
刘谨接过银票,眉目间露出喜色,他说道:“难得我儿想着,这些足够了。”
刘璎说道:“应该的,当不得父亲夸。儿子还担心一件事,就是对新任的知县俞都礼,父亲怎么看?”
刘谨回答说:“为父想,人的性情不是一时一事就能看明白的,随便的议论有失公允,所以还要看。可是咱家老爷子地位特别,有人巴结也是人之常情。俞老爷既然示好,我们也不好拿大,应该客气应酬。”
他这个态度是四平八稳的处世哲学。
刘璎说道:“既然父亲这样说,自然是有道理,儿子今后处事也要学父亲的宽宏大量。不过总是有些担心,俗话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我家与俞都礼素不相识,如果他过于殷勤则必有所图。儿子没别的意思,只是担心而已。”
做晚辈的对长辈也只能这么委婉的劝一劝,真的不好深说。
刘谨:“你且安心,为父我自有主张。”
这话可有点不大客气。封建礼教讲究父父子子,父为子纲,儿子怎么能教训父亲呢?尽管刘璎说话已经加了小心,都是很委婉的话,又说要学父亲宽宏大量,又说自己仅仅是担心,可是做父亲的也受不了。古代人毕竟不同。
解释文言词“父父子子”:头一个父字是名词,后一个父字是动词,意思是:父亲要做父亲的事。后面两个子字也一样,也是一个名词一个动词,意思是说儿子要像儿子。“父为子纲”:父亲说的话就是对儿子的最高指示。
这个话题到此,不能再说了,稍微停顿,刘璎问:“我三叔也回去吗?他还在北竿岛上建宅子呢?”
刘谨说:“正要告诉你呢,你三叔愿意留下来,所以你二叔就和我们一起回老家了。”
刘璎:“那刘珞也要回去了?”
“是啊,他一个小孩子怎么好单独留下?你二叔也要不时地督促他的学业。”
刘谨一时没理解刘璎的意思,其实他也知道刘珞还管着玻璃作坊,只是没意识到。对于刘璎来说换个人管理玻璃作坊也一样,所差的是玻璃的保密太重要,自家兄弟管理更放心。
当然刘谨不会让刘璎也回去,他知道在福建的产业这么大,需要有人管理。而且北竿岛上那些事业都是他儿子刘璎的心血,刘璎舍不得,别人也管不了。好在有自家开办的邮号,通信极为方便。
刘诠留下对于刘璎来说还有个问题,就是应该如何安置?原本跟刘璎在福州的是二叔刘诚,刘诚热衷于琴棋书画和交友,对刘璎的事业不上心。可是三叔刘诠则不同,刘璎估摸着他三叔有干点事的意思,这就要与三叔面谈了。
刘璎又提到一件事,他说:“父亲,在老家咱们有三家织布作坊是吧?那么懂得制造修理织布机的工匠就应该有吧?我想找几个这样的工匠过来。一来福州这边也可以开织布作坊。二来我也想制造织布机当做商品出售,特别是贩卖到海外,能卖出更好的价钱。”
刘谨:“这事不难,咱们自家就有很好的匠人,手艺都是不错的。不但能做织布机,咱家的纺纱机也不错。”
刘家在老家的有大小三家纺织作坊,规模都不大,每个作坊里有几部织机,产量有限。并且这几个作坊都是小而全,扎花、纺纱、织布,直到印染,都是全套的。
具备现代知识的刘璎,他知道纺织业的重要性。
现代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它为工业提供了动力。其结果首先体现在纺织业,蒸汽机动力首先促进了纺织机械的进步。因为纺织品是大众化的,人人都要穿衣,市场需要量大,并且这种需求常年不息,有人的地方都需要布。强大的市场催生了纺织机械革命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也会向其他产业蔓延,于是带动了整个世界的工业革命。
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它发生在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