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再生于明初 > 第95章:菱镁石 阅读设置

第95章:菱镁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再生于明初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有了焦炭,可是炼钢的目标还很遥远,为了提高铁制工具的性能质量刘璎想到了球墨铸铁。球墨铸铁具有生铁的成本却有钢的品质,这是多大的优势啊!而且这是眼下唯一可行的方案。

    打个最接近的比喻:金手指一点,让银子变成金子,价格翻了十倍。实际上此时的生铁和钢比较差不多就是这个比例。

    什么是球墨铸铁?它为什么这么神奇?要不要科普一下子呢?还是说两句为好,但是咱们不是写科普文章的,还是老原则:简单再简单,可是有一条也很重要,那就是要说明白,让人听懂。

    好了,上实货。

    球墨铸铁属于生铁。生铁的缺点就是没有韧性,一个字,“脆”,做农具工具容易脆断。

    它为什么脆?因为含碳量太高,碳在生铁中的微结构是云片状态,它隔断了铁晶体的结构,于是就降低了强度,减低了可塑性。

    假如让生铁中的碳聚集起来,让铁保持基本的晶体结构,那强度就增加了,当然也就有了可塑性。

    现代里人们做到了,办法通过微量添加剂使得碳的微结构聚成球,叫做球墨。其铸铁就叫球墨铸铁。

    科普完毕。笔者数了一下,不到两百字哦。

    这下读者都懂了,你炼出来的是不是球墨铸铁就看放没放添加剂,放了就是球墨铸铁,没放就是普通生铁。

    添加剂就像炒菜的胡椒面,十三香,放那么一点点菜的味道就变了。

    生成球墨的添加剂也有好几种,最早使用的也是最好的是“菱镁矿石”。从名字可知,它是金属镁的矿石。

    遗憾的是这种矿石非常稀少,所以后来人们又努力地找到其他可替代物。这就是有多种添加剂的原因,如果菱镁矿很普遍,人们就不费那个劲了。

    现在的问题是到哪儿去找菱镁矿?

    刘璎是搞工业的,球墨铸铁又是很重要的钢铁品种,菱镁矿又是那么稀少,这些是作为工业人的基本知识,刘璎当然知道了。

    我国的菱镁矿只有三四个产地,辽宁的辽阳、鞍山矿区是主要产地,占全国储量的90%!另外10%在山东和甘肃新疆。其实甘肃新疆应该算一处,就是祁连山。

    甘肃新疆太远了,不在选择之列,就剩下选择辽宁还是山东了。

    辽宁的优点是储藏量高,因而就容易寻找。

    此时找矿都是地表寻找,储藏量丰富,地表露出来的就多,也就容易被发现。

    可是此时的辽宁还属于待开发之地,城镇稀少,人口更少,并且辽阳距离海岸远。并且远在北方,气候寒冷,属于苦寒之地。有这么多不便利,这地方就不能考虑了。

    比较之下只有山东可选。选山东还有个优势,就是矿在海边的青岛,并且那里是天然良港,交通便利。

    注意:此时那个地方不叫青岛,也没有青岛这个城市,只有两个比较大的城镇,一个叫即墨,一个叫城阳。

    叫真说,此时“青岛”的地名还是有的,在那个海湾里有三个突出半岛,它们的名字是青岛、红岛和黄岛。这是三个半岛的地名,并非城镇,并且此时那里也没有城镇。

    现在还没有人开采菱镁矿,因为它没什么用,谁想获得就要自己去找,自己去挖。

    现代里发现生成球墨铸铁的技术有艰难探索的过程,也有很多偶然因素,可是此时的刘璎就不必走那些弯路了,直接找菱镁矿就可以了,这等于是剽窃了现代人的技术,不用辛苦研究,已经是很大的便利了。

    可是也有不便利的问题,那就是刘璎不是当家人,诸事需要他父亲点头同意和具体操作,刘璎还要费心思琢磨怎么说动他的父亲。这是个大事,无论如何,硬着头皮也得去说。

    在父亲的书房里,刘璎对他父亲说了去山东找矿的想法。刘谨当然是十二分的奇怪,他问道:“菱镁石是什么?为父我没听说过,我儿你要它有用吗?为何要到山东去找?”

    菱镁石是非常少见的,同时又不具备玉石的观赏品质,仅仅比普通顽石略微美观一点。它是普通的石头,又很稀少,所以一般人都不认识它,甚至名字都没听说过,刘谨不知道就很正常。

    刘谨有疑问当然要问,刘璎已经想了很多回答的办法,或者说在编理由。

    刘璎说:“回父亲的话,儿子前些天反复做梦都是梦见天神,模模糊糊的好像不是菩萨。神对我说:菱镁石乃上天所赐,冶铁时添加此物可练出上好的铁。我问到哪儿去找,神说山东即墨。”

    刘谨听罢,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此时的人们都礼佛,对于神话很少怀疑。刘璎也是憋的没辙了,搬出神来护身。但是他又不敢指明是那个菩萨,因为他对佛教一知半解。但是他知道佛教有很多经文,经文就是佛教的理论,其中对菩萨等诸佛都有讲解。一个外行怎么敢指定某菩萨呀?在精通佛教人的面前很容易路出马脚。所以只能模模糊糊地泛指某神。

    还别说,这招真灵,他父亲再不追问了。

    过了一会刘谨说道:“倒是没听说山东有战乱,似乎那里还平静。可是去山东的路上不平静啊,眼下长江就是战场,不断有消息说,有上百万的大军在长江上混战。此时无论如何也不敢去哪个地方呀!”

    此时,陈友谅与朱元璋正在长江中下游上决战,说上百万是夸张了,几十万还是有的。谁还敢从那里通过呀?

    刘璎:“父亲说的是实情,陆地上是走不得,可是海陆行不行呢?他们总不能打到大海上去吧?”

    陈朱两家最大规模的战斗是水战,可都限于长江沿岸,没要发展到海洋。

    刘谨:“海陆可以走,可是咱家的船还是太小了,在大海上起码要五百料的船吧?”

    “料”是古人衡量船只大小的计量单位,是以造船所用的木料数量为基础计算的。在现代是按排水量的吨位计算,两者也可以折算,一般说:一吨等于两料,那么五百料就相当于250吨。

    排水量250吨,实际上还是很小的船,比如前文中廖凯的船就是500料。

    眼下刘家的船至少还要小一半,哪怕是近海航行也太小了。

    刘璎说道:“儿子的意见可以雇用一条船,如果需要将来也可以买一条大船。不说远洋贸易,就是沿海也有生意做。如果父亲同意去山东,可以让展七雄去,他有航海的经验,人也忠诚。”

    刘谨:“你算计没有?需要多少银钱?”

    “一百两差不多吧?可以给他们带一些货,看那边的情况也许能建个商铺呢,也许能开辟一处买卖也说不定。”

    刘谨:“这样吧,人手就由你挑一挑,船吗,在温州雇一条吧。买船的事以后再说,货物可以带一些,咱家的货都是百姓常用的,不愁卖。银两多带一些吧,穷家富路嘛。”

    刘家所在地是青田县,沿着瓯江可以入海,入海口处就是温州,这一带同属于处州,距离都不远,从刘家到出海口不足100里。

    这事就算计议定了,并且放手让刘璎去办。

    。。。。。。本作者的《明末强国梦》已完本,欢迎阅读。

    刘家兄弟各房都添了一个丫鬟,刘璎和姐姐服侍母亲的压力减小了,但是也经常陪伴在母亲身边。这一日,刘璎就陪着母亲在内宅小花园里散步,刘璎搀扶着母亲,月儿跟在身后。

    可巧老二媳妇孙氏也出来活动,身边是二房新添的丫鬟云儿。两个怀孕的妯娌不期而遇,互相打着招呼走到一起。

    看到刘璎在,孙氏笑着说道:“大嫂,看你儿子多孝顺,还知道陪母亲散心。”

    陈氏说:“你别夸他了,他陪我说话也是有限的,眨眼又不见了。你们珞儿不也是很孝顺吗?”

    孙氏:“我们珞儿可是比不上他哥哥,一天就知道舞刀弄枪的,读书都不上心。”

    刘珞好动,不爱读书,总是跟着他三叔刘诠练武。孙氏只是说他舞刀弄枪,可没提跟着三叔玩的情况,她埋怨儿子可不能把三叔带上,怕别人理解歪了传口舌,是避讳的意思。

    刘璎说道:“二婶,我二弟也是很上进的,练武可以强健身体。再说当年我像二弟这么大的时候比他还贪玩。二婶放心,再过一两年,二弟读书定会比我强。”

    孙氏:“大嫂,你瞧璎儿多懂事啊!我们珞儿有他哥哥一半的出息我就知足了。”

    都是看自家孩子好,她明知道刘珞不爱读书,可是别人夸两句她还是很高兴。

    此时的女人不问外面的事,所以刘璎做了什么她们都不清楚。可是刘璎太出色了,对家里贡献很大,特别是对扭转家里的经济状况出力很多,使得刘家脱离了当初的窘迫状态,现在生活宽裕多了。对这些她们也能知道一些,所以都很看重刘璎。

    还有一层,刘璎是刘家的长房嫡长子,将来就是刘家的家主。他的这个地位也会让人另眼相看。

    ——end——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