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办方的要求下,配合着检查了一下有没有藏着什么摄影摄像的器材。
贝拉本就没有这些,拿着邀请函,自然很快的通过了检查。
进入中/国剧院那古色古香的放映厅,此时整个的空间慢慢被填充起来,观众影迷们从容有序的进入,看起来座位会被坐得满满当当。
超过八百名观众悉悉索索的低声议论着,那燥热的气氛开始在空气里缓缓弥漫开来......
或许因为自己的职业是专栏影评人的缘故,贝拉被安排的位置很是不错,是靠近大银幕的第三排。
跟不远处的露西简单点头打了一声招呼,贝拉又从手包里摸出笔和记录本,静静等待着电影的开始......
莱曼身为导演,坐的位置自然是第一排。
他居中而坐,右手边是瑞恩、托马斯、乔治,左手边是尼古拉斯-凯奇、希斯-莱杰、乔-博恩瑟等主演,至于电影的拍摄团队又或者其他受到邀请而来的小演员——只有伊娃-格林,他们则坐在了第三排,跟媒体记者坐在一起。
此时,看着漆黑的银幕,听着耳旁传来的议论声,莱曼不免思绪联翩。
他上一次正儿八经的举行首映式还是在圣丹斯电影节上呢,这一次,他又带来了一部新的作品。
不同的是放映场合,同样的却是依旧要接受观众和影评人们的品鉴。
在《狂怒》这部作品中,他加进了许多自己的想法,而不像《活埋》或是《三傻大闹宝莱坞》那样,保持原作主题框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改良。
他的这种尝试,他自己当然很满意,从剪辑完的那一刻起,他就非常的有信心。
但,到底能不能成功,观众能否接受,还是要在未来几周的日子里才能见分晓。
他此时的心情满是期待、期待之余又夹杂着一丝紧张,十分复杂的变化以至于有些忐忑。
旁边的众人也都有各自的心绪,没人说话,只听见后面观众议论的声音。
大约半个小时过后,放映厅的灯光缓缓暗了下来,《狂怒》也随即拉开了大幕。
一片漆黑中,亮起了一抹白光,欧罗巴影业的标志率先出现。
整个放映厅都慢慢安静了下来,大家全神贯注着,忽然画面一闪,只见大银幕上接着出现了曼恩工作室的开场动画,一只通体蓝色的蝴蝶,从结茧,到破蛹而出,最后飘扬着飞向一个光点,随后蝴蝶的声影消失,光点散落开来形成了工作室的英文缩写。
如同《三傻大闹宝莱坞》一样,在标志性的制作片头之后,影片直入主题,而且开头就是一个全景速写。
贝拉不由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坐姿,长长的舒出一口气,在那悠扬而悲壮的管弦乐牵引之下,进入了《狂怒》的世界。
苍茫恢弘的平原在气势磅礴的交响乐伴奏之下徐徐展现在所有观众的面前,纪实一般的镜头将大自然的壮阔真实的所刻画,以至于当镜头慢慢的从高空中往下俯瞰到旁边的一个小镇时,那种无与伦比的视觉效果对比,让人沉醉。
接着画面一转,一位年迈的老妇人坐在一处室内的椅子上,她抬起头看了看墙上挂着的照片,然后眼含泪光的从抽屉里拿出一块军用识别牌,也是大家俗称的“狗牌”,是每一位美军现役都必配的配置,用于士兵的身份证明。
有些生锈的颈链上,挂着的识别牌很明显的有个被击透的痕迹。
这个牌子是她儿子的,也是在二战时,欧洲东部战场上众多牺牲者之中的一位。
此时,墙上的那张儿子的遗照,让老妇人越加的崩溃,她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歇斯底里的哭了起来。
原来今天是她儿子的生日,她嚎啕大哭着,良久,才渐渐恢复情绪。
老妇人把那块识别牌放在掌心,她轻轻的抚摸着上面刻下的痕迹,似乎陷入了回忆......
画面一黑,再度亮起,同时影片的制作信息开始显现,在一连串的演职员之后,便出现了极具分量的几位主创:尼古拉斯-凯奇、希斯-莱杰;制片人:乔治、瑞恩;导演:莱曼。
接着又是一行字浮现:和平孕育着战争,战争孕育着和平。
“换了一种风格。”
贝拉在心底轻呼着,一脸微微的笑容。
这位导演看来很有才啊,镜头与场景刻画的能明显看出来与《三傻大闹宝莱坞》时,不太相同。
往日的柔和暖意全都不见,变成了这部《狂怒》里的朴实苍凉。
唯一没变的,可能就是《三傻大闹宝莱坞》开头一样的长镜头,眼前刚刚过去的那一分多钟,也是差不多的继承了下来。
“这部电影实在太无聊了,”此时,贝拉听到斜后方有个男人的声音这样小声抱怨着。
她转头看了一眼。放映厅黑压压的,只能看到个脑袋。
男人继续说道:“我早就说去看《007:择日而亡》了。哈莉-贝瑞都在里面,不比这破片好看。珍妮弗,我敢和你打赌,这绝对不好看......”
“接近2个小时,我都觉得等下我要睡过去了,排了这么久的队,还花了60美元这么贵的价格买了两张票,就为了看什么平原,看一个老妇人,这是什么东西,真是不值......”
贝拉正想开口让他安静点,他身旁的姑娘已经轻声开口了,“要看,你就自己去看《007》。我要看这部,懂了吗?”
男人又小声抱怨了两句,然后无奈的闭上了嘴,乖乖的坐在那里保持了沉默。
贝拉也终于能安心的看电影了。
“这次,你会带给我什么呢?”
她喃喃自语着。
音乐渐变,悠扬中带着一丝哀伤,而在银幕的左侧,画面一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一群士兵正在军营中驻守,门口不停的有人进出。
紧接着镜头切换到军营一处帐篷的内部,几位指挥官打扮的军人正坐在一起激烈的商讨着部队下一步的去处。
故事正式开始了。
“他们会喜欢这部电影吗?”
尼古拉斯-凯奇看着银幕,突然问向一旁的莱曼。
莱曼看过去,发现他的眼神里藏着一丝不安。
“会的,你在里面的表演很好。”
莱曼一边用言语肯定了他饰演的角色,一边用手按了按他的手,“什么时候,你对自己这么没有信心了。凯奇,这有点不像你。”
他知道尼古拉斯-凯奇的不安在何处:这是他继《风语者》失败后接下的第一部电影,若要是在不成功,他辛辛苦苦打拼了这么多年的事业,很有可能一召被腰斩,还会直接丢失所有战争题材的角色。
这不是说笑,现实就是这么残酷,连他自己也都很懂。
但是莱曼的安慰显然不管用,尼古拉斯-凯奇还是有些紧张,用力的抓着扶手。
莱曼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劝慰了,没有事实做支撑的言语,听起来是那么的苍白无力,只好再度拍了拍他的手背,把目光收了回来,重新看向银幕。
镜头切换。从开头的军营,切换到了一处荒原上。
身穿德军服装的士兵正在三三两两的挖着壕沟,布置着防御工事,等待着有可能到来的大战。
镜头转动。德军指挥官们开始入镜,他们也在大声议论着什么。
联系到题材宣传的是二战,再加上这几个镜头场景的刻画,很明显,就是盟军要进攻德国本土了。
接下来画面再一切,到了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中士出场。
他半坐在平稳前进的坦克里,坦克身侧印着大大的单词“fury”,完美对应着片名。
中士看着沿途的风景,满是风霜的脸上分外平静,他从背后的行军包里掏出一个军壶,缓缓的喝了一大口水。
接着向自己手下的小队士兵们,交代着等会开战时,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和行动指令,并让他们集中精神。
然而,还没等盟军正式排列好火力,德军已然开始对他们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炮弹与机关枪的呼啸声融合成了一曲死亡的交响乐,不停的收割着盟军部队士兵的性命。
骤然开战,盟军的反应也很迅速。
各部队按照一开始指挥官就下达的命令各自组建成了一道道的火力网。
很快,盟军人数与装备皆领先于德军的优势被深刻的体现了出来。
哪怕德军早就布置了防线,也早就挖好了壕沟。
但在盟军轰炸机与炮弹的双重打击之下,轻易的被撕碎。
中士所在的小队是驾驶陆上最大火力压制装备的坦克部队,自然是不用一开始就顶在前线的。
待到德军防线被撕碎,这支部队才被指挥官投入到了正面的战场。
十数辆坦克排成了一条横队,其后与两侧的空隙跟着步兵,以碾压之势朝着敌人的阵地开去。
强劲炮火的压制下,很快路程就驶过一半。
但德军很有血性,哪怕先前布置的防御工事尽数被炸毁,也依旧不退阵地半步。
双方距离着十数米展开了近距离的死斗。
不断有人被子弹打倒,又被各自的医疗兵拖下.....
战争,从来都是有死有活,伤亡,有时候真的只是一串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