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后,再往后退一点。”瑞恩指挥着剧组的工作人员把一辆发电车开到校园正门口。
接好线路,灯光小组开始反复的调试亮度、色差和反光、聚光板的位置。
这场戏拍的是号称“病毒”的院长骑着自行车驶进校园的场景。
因为自然光不好接收的缘故,他们采取了侧光补录,这就需要用到发电车来帮忙了。
毕竟这么高瓦数的大灯要想照亮,功率可不低呢。
环境光、布光、眼神光等等加在一起,总计差不多要用到12千瓦才行。
除了灯光问题,摄像小组也在一旁配和着检查摄影机、胶片。
布景组忙着把周围干净的路面,撒上一些落叶。
监视器也有人帮着搬到合适的位置,放进电池,通好电,调试一下。
这才是一个合格的剧组,身为导演的莱曼也不用像第一部拍摄的那般事事操劳,只要专注完成自己的构想就行了。
一直忙活到上午九点半,得到示意的乔治就举着个大喇叭开始大声喊:“清场清场,无关人员全部退到一边去,动作快点。”
由不得乔治不心急,这次的拍摄可是跟校长说好了的,12点前必须收工,不能打扰到学校师生的正常出行。
此时的周围还站着一些没去上课的学生,他们抱着看热闹的心思在那围观,不过素质还不错,都非常配和,听到喊话,也是跟着在场的工作人员退到了一旁。
很快,场地就处理完毕了。
乔治继续开喊:“现场安静,各单位现在注意,演员准备入场。化妆、道具随时待命。”
然后就是各个部门的再度确认工作,整套流程显得繁琐又有条理。
“1号机位OK。”
“2号机位也没问题。”
“灯光OK。”
“收音OK。”
“演员准备就绪——”
随着各个负责人纷纷出声,一个剧组的工作人员拎着场记板,站在了已经亮起红灯,进入工作状态的主机位摄像机前,等待导演莱曼的指示。
见到他点头肯定,场记立刻打板。
“《三傻大闹宝莱坞》第23场第一幕第一镜,a——”咔的一声,轻轻一磕,正式开拍。
莱曼站在监视器后面,仔细看着两个机位所构成的画面。
这次拍摄的是全景。
安闲的氛围里,几个换了一身学生装的工作人员开始进场充当路人背景,他们匆忙的走动着,向着前方进发。
饰演院长的演员博曼-伊拉尼,头发被刻意的弄白,脸上也画着老妆,随着一阵叮铃铃的自行车铃声响起,他骑着一辆自行车,神情悠闲的进入画面。
一手提着鸟笼子,一手操控着行驶的方向,显得极为游刃有余。
随着他的出现,二号机位迅速锁定在院长身上,清晰的捕捉演员面部的微表情,一号机位则还是固定不动,俯瞰着全局场景。
眉头时不时轻皱一下,视线始终盯着最前方。有心事,却不太重要。
人与自行车与周围的学生群体融合在一起,向着学校大门前进,正是莱曼想要的那种感觉。
等到自行车的身影完全超过机位构成视点之后,莱曼立刻喊了一声“咔!”。
凑在监视器前又观看了一遍镜头,确定没什么问题,便对一旁的迪让-库玛尔说道:“通知演员一下,这场戏过了。”
剧组开拍的第一个镜头,他选择的场景也是其中最简单的一个,果然非常顺利的拍摄完成。
这次的团队着实比他上次找的那个草台班子好太多了。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能负责好自己的工作,这让莱曼不要太轻松。
在这场类似于战役一般的拍摄过程中,前期的审视谋划实在是很重要。
分镜头的脚本、构图思路,莱曼都有准备,分发给那些摄像、灯光小组一看,人家就明白你想呈现的是什么视觉效果。
器材、道具也有乔治派人盯着,连带着一旁的瑞恩也细心的处理各种拍摄事务,剧组的运转情况真的是很不错。
在场的工作人员们听到过了以后,虽然心情不错,但也立马行动了起来。
搬运着机器,准备下一个场景。
下一个镜头自然是院长演讲的那一段,他说着万古不变的竞争论,想让这批刚加入大学校园的学生认识到社会的残酷性,以此激励他们更用心的学习,而不是进入大学之后,就认为高枕无忧,堕落下去。
这个镜头自然就是中近景了,机位的拍摄位置放到了拍摄场地的一旁,另一台机位则放在学生群体的侧面。
这就需要把刚刚所有用到的摄影设备、录音设备以及那辆发电车,都开进学院里边,还要重新调试灯光以及演员站位的琢磨,就又要搞一阵了。
其实本来这个上午,莱曼就打算拍摄那一个镜头的,但奈何拍摄的很顺利,不到11点,就搞定了场景,趁着状态好,也是赶紧搞下一个。
“来,瑞恩,我来搭把手。”眼看着瑞恩吃力的抬着一个大纸箱,里面全是等会拍摄需要用到的学生服饰,莱曼快步的走过去,扶住了另一边。
这次路人背景板的选择可就不能用剧组工作人员来代替了,因为有正脸照的缘故,学生群体前面那十几位,总不能让一群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上场吧。
就算可以化妆,也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
又不是主要演员,谁乐意花这么多心思呢。
所以在搞定机位的问题后,莱曼直接找到迪让-库玛尔,跟他说,能不能邀请一部分学校学生站到最前面的三列充作拍摄,他想了想,也是件不难的事,就临时跑到一旁围观的学生群体里沟通。
也许是出演这一小会儿能得到1000卢比的原因,又或者是那些学生本就很乐意参与到一部电影的拍摄中来,总之,沟通进行的很顺利,甚至人数的选择上也是很积极。
莱曼见状,干脆把所以想要参加的都选上了,一共80几个人,浩浩荡荡的排成5列,成半圆形围拢的站在场地中央。各主演也分布式的站好。
另一边补完妆的博曼-伊拉尼也快速的上场,开始调整着自己的站姿与站位,保证自己能以偏向30度于近景机位的位置架构镜头的成像。
莱曼又把饰演卖货小哥的演员叫了过来,让他站在走廊的廊柱背后,只露出半个身子,又恰巧能被第二台机位扫到。
执导完了演员,莱曼又叫来乔治,问道:“道具、灯光什么的,都还OK吗?”
“没问题。”
听到准确的答复,莱曼也就没去看监视器了,他走到了托马斯的身边,接下来,他执掌的二号机位,需要来回的切换人物,还是比较考验技术的,他更希望这里能不出错。
“托马斯,交给你了。”
托马斯笑着,扛着摄像机说道:“放心吧。”
手提拍摄,也确实比较考验一名摄像师的拍摄功底。
不同于固定机位,这种来回的切换,要是手不够稳,或者速度控制不够协调的话,镜头画面极易崩盘。
就像好莱坞大片在拍摄的时候,很喜欢用滑轨等辅助装置来辅导摄像机拍摄一样,就是凸显一个平稳。
但莱曼却不喜欢那种方式,那样拍出来的镜头缺乏运动感,四平八稳的,特别死板,没有生气。
得到示意的乔治,在看到一切都准备就绪之后,比了个手势,工作人员上前,在喊完镜头的拍摄序号后,一敲场记板,“a——”莱曼喊道。
一声令下,在场的众人进入了表演当中。
那些路人学生背景板自然是不需要怎么动作的,只要视线集中在院长身上,装作一副好好听讲的模样便可以了。而这些对于常年上过课的“真”学生群体来说,还真是本色出演。他们一致的站好身姿,目光朝前看。
博曼-伊拉尼饰演的院长,则是提着鸟笼,把上面罩着的布拉开,露出里面的一只杜鹃。
“这是?”
莱曼立即皱起眉头,直接喊道:“停!”
他大步走到场地中央,拿过那个鸟笼,里面的那只事先准备好的杜鹃鸟有气无力的躺尸中,看起来无精打采的,只有微弱的呼吸和闭合着的眼睛还告诉着莱曼,它还活着。
“道具!”莱曼的声音不大,却异常的有威力,“这是什么?我要的是活碰乱跳的杜鹃,不是这种。”
闻讯赶来的道具组负责人一路小跑着过来,忐忑不安的望着莱曼。
他真没想到拍摄第一次出事故会是在道具组的身上,反而不是他更加担心的托马斯手上,“你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
他指着奄奄一息的杜鹃,问道。
“导演,我......”
莱曼不等他解释,直接打断道:“重新弄一只活泼的杜鹃鸟过来,有问题吗?”
道具组负责人是个三十多岁的法国人,也是欧罗巴影业经常合作过的。
他明白自己的小组出了错,连忙补救道:“给我十分钟的时间,我马上换一只过来。”
“快去。”拍摄因为这点小疏忽导致暂停,实在是莱曼不能接受的,他说话的语气都变得冷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