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1255再铸鼎 > 第244章 新财政 一 阅读设置

第244章 新财政 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261年,1月28日,惊蛰,中央市,管委会大院。

    根据以前定下的规矩,东海商社以清明为节点进行财年结算。今日是惊蛰,离清明还有一个月,也就是说上个财年快要结束了。因此,管委们又齐聚一堂,总结上一年数据和得失,展望下一年的发展。

    “1260财年收入情况如下:

    首先是田税。核心区域,含新划入的莱阳县,共412604石;莱州,包括掖县、黄县、招远三县,70557石;登州,包括蓬莱、福山、栖霞三县,89327石;宁海州,包括牟平、乳山、文登三县,共35283石。田税总计607771石,具体到县区的明细在刚才发放的文件里,各位可以自行查看。

    其中我们还特别估计了各地的收税效率,也就是实际税收与理论税收的比值,城阳区这样的核心区域可达70%以上,而新占领区域通常只有30%上下,差距实在是惊人啊,同志们。

    不过粮食虽多,但这两年风调雨顺,粮价有所下降,还要储备20%,所以这六十万石转化成的现金收入也就三十万贯左右,不要太过高兴。

    二,关税。由于我们现在独占了胶州税关,所以这一项相比59年有了大幅提升,达到了230820贯。

    三,海贸收入。60年受到59年底海州海战的影响,固定贸易额增幅不如预期,但是由于新增的定期船项目,又有了额外的增长点。同时,护航项目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通过护航按比例收取货物而取得的收入已经占到了总体海贸利润的23%。目前定期船仍在持续进行,所以无法给出具体数字,预计整个财年可达25万贯以上。

    四,商业收入。整个60年度环境安定,我们以工资和采购的形式向民间投入了大量资金,又打通了登、莱两个市场,向西的贸易路线也基本通畅,所以商业收入有了明显增长。还有一个会计因素,我们对通过海贸渠道出售的自产商品进行了内部结算,相当于各部门将产品卖给了海洋部。受此影响,海贸收入相对降低,商业收入相对升高,最终,预计整个财年商业收入可达32万贯以上。

    以上是经常性收入,总计超过110万贯,可喜可贺啊!

    此外,还有几项非经常收入。由于抗蒙战争的胜利,我们先后从南宋朝廷获得了30万贯的赏赐;之后,又通过朝贡,获得了10万贯的回赐;再之后,又通过出售军备,获得了15万贯的收入。这几项加起来,总计55万贯。啧,老赵家真是有钱啊。

    还有一项,是向李璮出售俘虏所获的收入,不过李璮比较穷,只给了0.5万贯现钱,又给了大约价值2万的各类矿石、商品、粮食、船只等等,先计个2.5万吧。

    去年底,他又出了价值约5万贯的黄金和白银,来向我们求购火炮。我们考虑到技术已经泄露,为了平衡各方势力,并且加强李璮的实力,所以提请大会批准了,只是军委会和武备组那边还在研究应当出售何种等级的火炮。

    如此一来,加上来自李璮的约7.5万贯的收入,非常收入已经突破了60万贯,这一年的总收入达到了170万贯!”

    财政部长孔嘉谊做完报告,坐了下来。听着最后这个庞大的数字,管委们各个眉开眼笑,喜上心头,有钱的感觉真好啊!

    这年头经济活动水平低,周期性强,但反而方便了财政预算,因为从一年秋税过后到明年初夏商船大举北上这近半年的时间里,商社都没有大笔进项,上一年的大部分收入其实已经锁定了,可以很方便的据此做出预算。

    既然有这么多钱,那自然要好好分赃……哦不对,是好好利用了啊!

    “咳,”张正义先开了个场,“我先提醒一下,这钱虽然看着不少,但也不是说我们就有这么多钱,都是一边花一边赚积累下来的流水,真从市场上截留下将近二百万的话,我怀疑东海的经济体系会不会就这么崩溃掉。所以胃口别太大,别想搞什么大项目。而且,那六十万的非经常项目也不是年年有的,一般收入按今年增长20%算,也就130多万,所以,省着点花!”

    管委们心领神会,开始据理力争地为自己部门抢夺起预算来。

    他们叽叽喳喳吵了一会儿,陆平突然咳嗽了一声开始讲话,众人还以为他要抛出什么大项目赚钱,没想到他说的却是:“呃,不是说要单独设立一个基金吗?这块准备怎么安排?”

    众人听他这么一说,也想起了这件事,纷纷看向了张正义,而张正义则对孔嘉谊示意了一下。

    后者没办法,站起来说:“我还准备等你们吵完了再说呢。这事我们之前也讨论过,商社一定是要保持一定现金储备的,而且因为各种原因也确实有一笔不小的储备。但是现在又没有银行让我们可以存着吃利息,所以这笔资金闲置着是一种浪费。之前京东商城的例子,给了我们一个不小的启发,既然闲置,那干脆贷出去吧,既能让资金产生收益,又能给独立项目更大的自主性。

    当然,想法是有了,但怎么实现还需要具体规划一下。这几天,我们走访各部门,听取各方意见,又内部进行充分的论证,得出一个方案,我觉得比较有可行性了。

    具体是这样的,扩大储蓄所的作用,把现在商社的所有储备资金,作为财政部的资产,存入储蓄所,然后由储蓄所开展贷款业务。

    当然,储蓄所现在已经已经有小额贷款项目了,经营的还不错。不过那是面向个人的,使用的是来自劳工和民间的储蓄资金,盘子还比较小。如果我们这个项目开展,那应该是算作企业贷款了,自然,初期这个贷款只能是面向我们自己人的,等经营一段时间后再看情况而定。”

    众人听完,开始思考起来。这么一来,东海储蓄所的地位必将大大提升,眼看着就是一颗明日之星了。那么,该如何为自己的部门在这种情况下争取最大利益呢?我们有什么可申请贷款的项目吗?

    一时间会议室沉默起来。不久后,后勤部长方迎波举手问道:“这个贷款,有什么门槛吗?发放贷款的审批是储蓄所独立进行的吗?这个项目对于储蓄所来说是不是过重了,要不要设立一家独立的银行?”

    一连串问题抛过去,孔嘉谊起来答道:“硬性的门槛是没有,但是这个项目总得让人看得过去,要么对商社发展有利,要么能赚钱。所以我们有一道软性门槛,那就是这个贷款是有利息的,而且还不低,每日万分之五,相当于年18%了。所以申请项目之前要掂量着点,别连利息都赚不出来。

    审批嘛,初期不会给储蓄所太大权限,三千贯以下的项目可以自行决定,八千贯以下申报管委会审批,八千贯以上就需要大会同意才行了。这么看来,贷款任务也不重,所以不需要单独设立一家银行,储蓄所已经足够负担了。”

    一个问题解答了,更多的问题产生了。

    季国风皱着眉头问道:“等等,储蓄所的地位确定了,那么这个贷款具体来说是有哪个主体持有的呢?某个股东?某部门?某小组?还是一家独立的公司?”

    孔嘉谊看了看张正义,后者拍板道:“既然都到了这一步了,那干脆允许成立有限公司吧!我看也不算超前,现在的条件已经水到渠成了。”

    还没待余人拍马屁,季国风却继续问道:“那还有个问题,这新成立的公司,所有权如何定呢?某股东去开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是属于他的还是属于商社的?如果是前者,那问题可就大了,以后我们只顾着挖商社墙脚就好了;如果是后者,那么他会有足够的积极性吗?”

    呃,这个问题可就诛心了,管委们热切地讨论了起来。这季国风平时不怎么开会,好不容易过来一次净添些麻烦。

    张正义看了一眼史若云,她最近活动频频,显然是对七月份有想法,而且她一向是支持解放生产力的,这次她会有什么反应?

    没想到她却坚决站在了保守的一边,拍案而起道:“不,这个口子现在一定不能开!所有股东牵头成立的独立公司,股权100%属于商社,股东个人一点也没有!否则即使只有一点,也必将后患无穷!当然,如果他们干得好的话,全体大会可以根据公司业绩表现,给他们一点个人奖励,以提升他们的积极性,但是私有股权这种猛虎一定不能放出来!”

    她这么一说,立刻引起了占多数的保守派管委的认同。这方案既保持了商社的领导又有一定的激励机制,正是适合现阶段社情的制度。

    不过她刚说完这个,话锋一转,又继续说道:“不过嘛,我觉得这公司制度是可以向民间推广的,也应该允许土著商人成立自己的公司嘛。对于这些私营公司,就没必要做什么股权限制了,他们爱怎么分怎么分。实际上,现在已经有不少合股经营的商行了,我们也不用多做什么,只需要用更先进、更规范的制度去推动他们的发展就好了。”

    她这么一说,又引来了不少管委的认同。不过张正义一边点头,一边却感觉不对,怎么老觉得这背后有东西呢?

    季国风这时又提问了:“有道理……我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按你这么分,现在我们共有三种性质的经济组织了。

    其一,是原先的东海商社名下产业,比如工业部的工坊、后勤部的商店等等。

    其二,是股东主办的由贷款而生的公司,嗯,可以视为东海商社的子公司。

    其三,是民间自办的私营公司。

    这些商社的子公司,是从属于商社体系,还是等同于民间公司呢?我的意思是,现在我们商社部门之间的物资流动,都是无偿划拨的,但子公司也一样吗?比如说某子公司需要一批钢材,是直接领用呢,还是跟外人一样要拿钱买呢?”

    这时,张正义和史若云不约而同地开口道:“拿钱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