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皇储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邓尼茨离开后雅尼克起身来到世界地图前,望向地图下方的澳洲。
不久前雅尼克听闻美国正在积极拉拢澳大利亚及周边各国,便派了个特使去拜访澳大利亚总理罗伯特.戈登.孟席斯。
要是普通的小国他也懒得理会,不过澳大利亚虽然地广人稀,但国力并不弱。
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石油和天然气都很丰富,矿产资源至少有70余种。其中,铝土矿储量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总储量35%。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铝土、氧化铝、钻石、铅、钽生产国,黄金、铁矿石、煤、锂、锰矿石、镍、银、铀、锌等的产量也居世界前列。
同时,澳大利亚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烟煤、铝土、铅、钻石、锌及精矿出口国,第二大氧化铝、铁矿石、铀矿出口国,第三大铝和黄金出口国。原油储量2400亿公升,天然气储量13600亿立方米,液化石油气储量1740亿公升。森林覆盖面积占国土的20%,天然森林面积约1.55亿公顷(23为桉树),用材林面积122万公顷。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而且原时空二战澳大利亚的军队战斗力也并不弱小。
二战英国被德国的闪电战打得丢盔弃甲,连老家都差点不保,亚洲和太平洋就更顾不上了,不仅顾不上,还得要“爱国侨民”来帮忙,这也符合当时澳大利亚内部“保卫英国”的主流舆论。
在跟随英国对德宣战后,澳大利亚在1939年11月就将建成的第一个师(第6师)派往中东,后来又增派了第7和第9师,这几支部队从1941年1月起投入战斗,战绩还是不错的。在北非战场上,澳军第6师与英军协同,攻下了意大利军据守的巴尔迪亚、托卜鲁克、班加西等地,意军10个师被歼灭,相当于干掉了意大利陆军的1/6。
如果说打败意大利这个出了名的弱鸡不算什么的话,那么与德军的战斗就能说明问题了。1941年3月,德意军在北非沙漠开始了对盟军的反攻。澳军第9师据守的托卜鲁克被围,但澳军死战不降,屡次打退德军进攻,直到12月盟军前来解围为止,隆美尔愣是没能得手,这一场硬仗堪称北非的斯大林格勒,在二十多年后再次为澳军赢得了荣誉。在翌年的阿拉曼战役中,澳军第9师在另外两路进攻受挫的关键时刻,在右路拼杀出一条血路,扭转了战局。隆美尔对澳军的评价是“(澳军)就像一部粉碎机,碰上它的一切东西都会粉身碎骨”,能被沙漠之狐高看一眼,澳军的战斗力毋庸置疑。
雅尼克让特使带句话,他对之前澳大利亚派遣远征军到欧洲大陆抵抗德军的事情可以既往不咎,只要澳大利亚划出一块地租给德国建立海外基地,那他可以保证不侵犯澳大利亚本土一毫;澳大利亚照常过自己的日子;而且欧洲会加强与澳大利亚的贸易关系。
租给建立海外基地和不侵犯本土一毫似乎好像矛盾了一点,不过这并不是重点。
澳大利亚总理罗伯特.戈登.孟席斯顿时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困境。
一群高层商量了好些天,最后决定还是跟德国合作。毕竟德国可是在短短一年时间横扫了整个欧洲,踹翻欧洲第一强国法兰西与海上第一强国大英帝国。而美国呢?除了二十年前的一战战绩之外还有什么,孰强孰弱高下立判。
澳大利亚都答应了,周边各国也不敢有什么小心思,继续“侍奉老主子”,过自己的小日子。
雅尼克比划了一下地图上澳洲与美国珍珠港的距离,真想来一次德国版的偷袭珍珠港。
可惜,双方已经宣战,美国肯定已经加强了戒备。
此时,另一边的中东,埃及的边境线上,会议室里的隆美尔无聊的打了个哈欠。
坐在他对面的是沙特派遣的使者,只是不止一个,而是七八个,都是各个势力的代表。因为此时的沙特只是披了张统一国家的皮,国内各个势力盘踞一方,谁也不服谁。
18世纪中叶,阿拉伯半岛的沙特家族和瓦哈卜实现联合,共同在内志创建瓦哈比国家,之后第一、第二沙特王国的相继出现一度结束了阿拉伯半岛长期分裂的状态。在鼎盛时期,沙特家族的统治几乎扩展到阿拉伯半岛的所有地区,甚至北方的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也受到瓦哈比军队的攻击。然而瓦哈比军队在内志以外的征服活动并未获得成功,反而因为瓦哈比教派过于严苛和保守的宗教戒条使其在占领区遇到激烈反抗。
20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重新回到四分五裂的状态,沙特家族开始了重建沙特国家的活动。
1902年,沙特家族的阿卜杜勒.阿齐兹(又名伊本.沙特)率领军队从其家族避难地科威特出发,从敌对的拉希德家族(rashid)手中一举夺回利雅得。1926年,阿卜杜勒.阿齐兹成为其统治的领土上的国王。
在1915年前,英国秉承不干涉阿拉伯半岛事务的传统政策,对沙特领导人阿卜杜勒.阿齐兹多次提出的与英建交的请求予以回绝。可阿卜杜勒.阿齐兹多并不死心,三番五次派遣使者求见英国在中东的外交官员,请求获得大英帝国的庇护。伊本沙特当时表现出的态度卑微且恭敬,感动了所有见过他的英国外交官,他们也向英国内阁建议与沙特建交,收下这个看上去异常听话的小弟。
但是前后整整十年时间,英国政府都换了两届,和沙特建交的提议却没有一次被议会通过。原因很简单,当时的阿拉伯半岛物产贫瘠,沙特的势力刚刚起步,手里只控制着一城之地,撑死也就是个大号的部落酋长角色,怎么会被高高在上的英国议员们放在眼里。
另一点就是波斯湾地区并不是当时英国的势力范围,他们只关注着通往印度的陆地交通线,沙特控制的纳季德地区身处阿拉伯半岛腹地,在英国眼里毫无战略价值,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英国担心在波斯湾地区随便接收小弟,会刺激到奥斯曼土耳其。
一战爆发后,英国为了赢得沙特的支持,调整了对沙政策,成功鼓励了阿卜杜勒.阿齐兹参与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爆发的阿拉伯大起义,英国为其提供军火和资金方面的援助。
一战结束后,英法重新蚕食和划分中东的政治版图。英国起先支持实力雄厚的哈希姆家族而限制阿卜杜勒.阿齐兹家族的势力,根本意图在于防范法国势力的壮大,后由于哈希姆家族内外政策的失败,英国转而又支持沙特家族执政。
1915年,英国与阿卜杜勒.阿齐兹签订《达林协定》,正式承认沙特家族的势力范围为英国的保护地,并意图确立沙特家族的统治边界,防范沙特势力渗透或占领英国在科威特、卡塔尔等的保护地。1927年,英沙签署《吉达条约》,沙特正式脱离英国统治获得独立。
1932年9月22日,沙特阿拉伯正式宣布统一,可惜各路王爷沉迷自己的一小片烂地不思进取。
眼看大批德军集结到了埃及边境线,这些王爷可能有点慌了,纷纷派遣使者前来谈判。可不知道这些蠢蛋从哪学来了“强龙压不过地头蛇”,竟然跟德军提起了各种离谱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