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 第三百三十七章:江山辈有人才出! 阅读设置

第三百三十七章:江山辈有人才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移宫继位第三百三十七章:江山辈有人才出!天启皇帝虽然不在京师,天启三年的会试,依旧由吏部主持,在京师照常举行,朱由校在南京都在忙于处置各种政务、阴谋,也不知道详细的情况。



    只是在回京的路上听王朝辅说,自朝廷推行西南新政以后,会试中南北学子的竞争一年比一年激烈。



    会试结束不到一月,京中还在筹备等天启皇帝回去以后的殿试,从这次会试及第的学子们中角逐出金榜名录。



    会试刚过,殿试还没开始,参加八月份天启三年乡试的江南学子们,就已经三三两两的聚齐到一起,赶路赴京。



    特殊情况特殊办事,也是为拉拢这新一批的士子人心。



    朱由校特下恩旨,令地方官府为进京赶考和自京返乡的各地学子们,额外安排出一条官道,并且为一些盘缠不足的士子提供食宿安排。



    在官道的两旁及路口交叉处,要设置官府的哨台,沿途保护士子们的安全,一旦考学士子赴京或归乡中出了什么事,都要拿地方官员试问。



    这道恩旨一下,新科士子人心归附,官员们反倒难受了,就连地方驻军也被调动,沿途设卡。



    还有的人更是绝,得了兵部的许可,直接动用驻军开始地毯式清剿贼匪老巢,还有历年的逃兵,也都一并遭到清算与核查。



    朱由校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的安靖景象。



    大军返程的路上,也常能见到三三两两的来往士子。



    连朱由校也不得不感慨,无论其他人怎么宣扬,这天底下,想要做官的人到底是不在少数,老百姓可能很容易受到蛊惑,可他们不是傻子。



    ......



    山东,济宁,穿城官道两侧。



    五六名进京参加今年八月乡试的士子在此相聚,各见面后,都是拱手作揖,做足了汉家礼仪。



    “真所谓一见如故,在下陈明遇,绍兴府拨贡北直隶永平府,应顺天府乡试赴京。”



    “在下姓冯,名敦厚,祖籍嘉兴,国子监生。”



    两人拱手,彼此道了失敬,方携手共进,走在官府专为士子南北往来准备的官道上,看着往来的各地学子俱都言笑开怀,也是大为感慨。



    “敦厚兄,而今世道不同了,朝廷重视科举,当今皇帝敢破祖制,为民造福!我等可算是有了出头之日!”



    “来年殿试,你我二人,可都要金榜题名才是!”



    陈明遇说着,粗喘口气。



    这南北往来赶考的事,对他一个常年居家苦读的士子来说,实在是件辛苦的事。



    和他一样,同行的这批士子,身材都不怎么壮实。



    冯敦厚深以为然,觉得肚子饿了,便就转身取出一个白馍交给他,然后自己也拿了一个,边啃边道:



    “你们还记得两年前曾大骂阉党当权,民不聊生的那位路振飞吗?”



    他吊了半刻胃口,见众人纷纷侧目,才是冷笑说道:



    “他去西南讲学不满三载,居然提前补缺,到南京新设的参赞机务院担任枢密阁知识官了!”



    “据说路振飞如今在军机大臣王公门下做事,可谓风光无限啊…”



    冯敦厚这语气,多少含着些许的嫉妒和不甘,话中王公,自然就是盛传不拉帮,不结党,深深为皇帝倚重的王在晋。



    王在晋先奉旨清查北直隶仓储,又奉旨在北直隶皇庄推广番薯,如今更是得了天启皇帝的首肯,留在南京任参赞机务院总理大臣。



    皇帝对其的信任,由此可见一斑。



    “这有什么奇怪!”



    周围五六个人,都是儒生装束,拿着随身携带的各种吃食,边走边吃,有人直接喊道:



    “当今皇帝将南直隶分为金陵、江北二省,在南京增设参赞机务院,由王公担任总领大臣,天下没有人不服!”



    另外一人点头,也道:



    “南京改制,一大批*****没了官位,参赞机务院和两省官员稀缺,自然要从西南讲学的人中择优补缺。”



    “这不算什么事,我早就猜到了。”



    “据说参赞机务院的枢密阁大臣,都有入阁的举荐名次,只要陛下首肯,就可直接入阁!”



    “真的假的…?”



    有人随即高喊。



    “在下不才,有诗一首,正咏此事,各位听听。”



    这士子穿着绿色儒生装束,清了清嗓子,然后说道:



    “圣朝特旨改南京,金陵江北空出世,南巡队伍下江南,行宫安排新国事。朝会独断,定议新革制,朝里朝外,打点旧日文章。”



    说到这,这士子沉思半晌,忽地又道:



    “当年周某我,惭愧入东林,今日翻思吃国粮,为君忧,非是一朝改制,实为痛改前非!”



    “哈哈哈哈!”



    众士子听了后面的溜须拍马,个个都笑得东倒西歪,冯敦厚与陈明遇相视一笑,也都不说话。



    他们也是赶考人,自不能免了这份俗。



    这天底下,没几个人清高到不想做官的,当然,做什么地方的官就另当别论,做大明的官,光耀门楣,这是他们的毕生追求。



    可要是如范文程那般做蛮夷的官,那就是遗臭万年了!



    一位年过四旬的老年儒生,不知是被众年轻士子触动了哪根神经,一手抚须叹道:



    “一帮小娃娃,都在笑什么呢?人各有志嘛!”



    “当朝的次辅顾大人,不是也急流勇退,为反对改制自请归乡了?这就是常人难有的气节!”



    这老儒生说的,就是阉党大员,当朝的内阁次辅顾秉谦,因为南京改制而自自请归降养老的事。



    这件事,当时的确在官场、民间都掀起了轩然大波。



    “不错,确是气节!”



    陈明遇吃干净手中的白馍,也不知是认可还是什么意思,他转而放弃这个话题,朝众人笑道:



    “诸位赴京以后,便就与我与敦厚兄寻家客栈,高朋满座,各言其志,我等或欲生财进宝,或欲为知州县令,都可畅所欲言嘛!”



    “好!”



    众人答应几声,顺着官道就朝济宁城里走。



    正在这时,后方传来一阵哄闹,他们转头看去,都是震惊异常,只见远处正升起大明龙旗。



    御前勇卫营的一队骑兵被刘元斌率领着提前赶到济宁,督促当地官府驱散了路上行人,便于官道两侧列队迎候。



    众人互相对视,眼疾手快,抢了个靠前的位置,当即就把赶路赴京的事放在一边,做起了观看的打算。



    毕竟,人生在世,除殿试能近距离接触皇帝以外,鲜少有什么其它的机会再能看见。



    而且也不是谁都有信心,参加了今秋乡试后,也能在天启四年的会试中脱颖而出,得以参加殿试。



    对很多人来说,殿试的举人出身,依旧是遥不可及的至高荣誉,如那名老年儒生,更是伸长了脖子。



    他年过四旬,还在参加乡试,他心里明白,殿试被皇帝钦点为举人,这对他来说,也许根本就不可能了。



    在各种情绪的议论声中,一身金色甲胄,骑着高头大马的朱由校出现在众人面前。



    他凝眸扫视眼前,从陈明遇、冯敦厚一行人身上停留了不足一秒,便就稍紧马缰,当先进了济宁城。



    城门处,地方的知府、知州、御史等官员,俱都在列,恭敬的侍候门外,静待大军穿济宁而过。



    勇卫营的骑步兵紧随在他们的皇帝身后,虎目不断望向周围人群,浑身散发着令人不寒而栗的杀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