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公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经过这一路上的洗脑,侯显文算是彻底站到了魏忠贤这一边,既然东林党都把自己当成弃子了,自己还有什么不能做的呢?
苏州知府高阳干笑两声,好声道:“侯钦差这是什么话...本官身正不怕影子斜,行得端坐得正,哪有什么困难,这苏州府现在可是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一片繁荣景象啊!”
这荒郊野岭的,能看出个啥繁荣景象,侯显文听他说的如此天花乱坠差点儿就信了,颔首道:“既然如此,就劳烦高知府带我们进城便是。”
“两位钦差这边请...”
高阳殷勤的带着侯显文和郑朴两人上了马车,孙云鹤等随行的锦衣卫也备好了马匹,紧跟在马车后方,怕遇到居心叵测之徒。
其实这担心到是多余了,高阳再如何心急,也不会让侯显文死在自己面前,因为到时候自己也脱不了干系,轻则革职查办,重则杀头炒家,不论哪一个,都是他担待不起的。
一路上高阳孜孜不倦的给侯显文和郑朴两人讲述着这苏州府的风土人情,无一不是在暗示苏州府的富庶,百姓们如何衣食无忧,侯显文和郑朴有一遭没一遭的应着,心里确实不屑,如果真如你高阳所说一般,为何陛下还会派钦差来?再说了,你忽悠忽悠郑朴也就罢了,毕竟他不清楚,可我这个钦差原本就是出身江南东林书院,江南的吏治是个什么情况,我心知肚明。
高阳说到了兴头上,唾沫横飞,侯显文不着痕迹的往后挪了挪,避开主要火力,将幽怨地郑朴拱到了高阳面前。
郑朴顶不住了,连忙打断高阳,岔开话题说道:“高知府啊,咱家这次来,主要是查这江南粮仓,您身为知府,应该是极了解才对,不如您跟咱们说说,这粮仓丰盈几何,每年获粮几何?”
高阳顿时哑了火,挠了挠头,有些尴尬的说道:“这,在下身为知府,平日里要管的实在是太多了,对这粮仓还真是不太了解,想来没有人敢动粮仓罢,这可是国之根本啊!”
侯显文眯缝着眼,内心冷笑,这还没到苏州府呢,高阳就开始撇清关系,真照他这个说法,就算粮仓亏空也只能判他个疏忽职守,用人不明的罪过,顶天了革职,决不会沦落到午门问斩的地步。
郑朴颔首点头,意有所指的说道:“如此最好,各州府的粮仓乃是我朝根基,若是真的出了什么问题,你这知府啊,怕也就当到头了。”
高阳擦了擦汗,不自然的笑道:“是,是,那是自然.....”
到了苏州府一看,路上行人稀少,虽然不少人面带菜色,皮肤蜡黄,却不见一个流民、乞丐之类的人,苏州府之整洁,更胜京师。
要知道就连京师也做不到一个难民都没有,通常奔着京师而来的难民都会被官府统一安排在西南城外,专门给难民划分一处地方供他们居住,也就是所谓的难民区,每两天施一顿粥,给一个黄面馍馍,其他时间都靠着耐饥丸过活。
这还是富庶的京师,一国之都,都只能做到两天施一顿粥,像其他有些州府,甚至三天,四天才施一顿粥,只能勉强维持在饿不死的状态,苟延残喘。
况且冬天马上到了,不知道多少人会在这个冬天死去。
不过好在朱由校听取了柳安的提议,将京师以及各州府的粮食开始运往遭难的陕西,承诺挖地窖一尺者赏米一斗,斗米足以养活三口之家近五天时间,而挖个地窖能废多大的力气?三尺不过一米也,那些田间的汉子费点儿力气,半天就可刨出一尺方圆,不仅饿不着一家老小,甚至还有盈余过冬。
至于那些用来奖赏的米,是迟早也要给他们的,这个冬天如果官府对他们不理不问,定是饿殍遍地,既然是迟早都要赈灾的粮食,为何不能拿出来做点儿贡献呢?
多亏了这道皇旨,已是数里不闻人烟的陕西终于有了回暖的迹象,大批大批的流民跟着朝廷运粮的车队返回家乡,不为其他,只为一口饭吃,朝廷有命,凡协助运粮者,可管口食。
仅此一条,便足以让流民们趋之若鹜,于是官道上便出现了这般奇景:一个运粮的车队,仅有两个粮官看守,剩下的都是流民跟在旁边,眼睛绿油油的望着四周,但凡有些心怀不轨之人,都得先过他们这一关,为了防止这粮食没运到陕西就被吃光了,皇旨上还注明了一个车队最多只能有二百人陪同,编制上倒是没什么改动,只是把官兵换成了流民罢了。
只要有口饭吃,谁会想造反呢?
更何况只要挺过这阵子回到家乡,挖挖地窖就能领到粮食,自己何苦来哉要造反呢?
官府的刀是摆设吗?
流民们听闻这条皇旨是一个叫柳安的人所献,具都默默将这个名字记在了心中,在这个所有人都弃他们如敝屣的时刻,只有他,秉忠进谏,为他们争取到一条活路,一个能安然熬过凛冬的活路,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柳安此举,怎能让他们不感动呢?
侯显文见路上过往行人萧萧,多为大腹便便的富商恶奴之辈,不由得冷笑道:“高知府,您这苏州府果然是富庶无比啊,这富商都能比老百姓还多了?”
高阳听出侯显文话语中的讥讽之意,老脸一红,隐晦的瞪了身边的手下一眼,腹诽他做的太过了,这大街上走过五个人三个是商贾,搁谁谁信?这不是把人家当傻子玩呢吗?
但事已至此,高阳也只能硬着头皮解释道:“这个,这个,两位钦差有所不知,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所以老百姓们才多居家中不出......”
“哦?特殊的日子?重阳好像已经过了吧?”侯显文眉头一挑,顺着高阳的话说道。
高阳拧着脸,苦苦思索许久,找不出一个合适的理由来,这什么节日能让老百姓们都呆在家里?
有了!
高阳忽然一本正经的说道:“今天乃是本官上任苏州知府十周年的日子,百姓们都在家中为本官祈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