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看着伦文叙远去的身影,李杰觉得伦文叙犹豫去不去国子监,一来是师傅陈献章年纪大了,伦文叙不想那么早离开师傅,二来是去京城的资费问题,不过只要他这次乡试取中,资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到时候李杰也可以借机送一笔丰厚的贺礼给他,无端送钱给他,以他的性格决计不会接受的。
回到家后,王夫人见李杰脸上的倦色心疼的说道:“平之,累不累?累了就赶紧去休息吧。”
李杰摇了摇头:“不累,只是在号舍内没法洗漱,有点不舒服,洗个澡就好了。”
林振南在一旁说道:“怎么样,此次有没有把握中举?”
“应该不成问题,至于名次就不敢说了。”
林振南闻言哈哈大笑:“好啊!好!十三岁的举人,好!”
李杰见到林振南得意忘形的样子无奈的笑了笑,随后说道:“爹爹,在没放榜之前不要出去乱说,要是没中可就要闹笑话了。”
林振南罔若未闻,继续大笑,王夫人见状狠狠地扭了一下,随后瞪了他一眼。
见王夫人的眼神,林振南讪讪的摆了摆手:“不会出去乱说的,我保证!”
李杰看到两人的动作笑了笑没说什么,林府内只有王夫人能震住林振南。
八月十二日,第二场考试开始,二场试论一道、判五道,诏、诰、表内科任选一道,论要求三百字以上。
论题是考察士子对一些重大治国问题的阐述和理解。诏、诰、表、判均属于公文写作,考察士子的公文写作能力,要求考生模仿汉唐皇帝、大臣的言行,写出相应的诰、诏、表,一般都是汉表、唐诏、宋表。
第二场考试对于李杰来说难度不大,有着后世的见识写好这些不难,关键只要避开忌讳之处,切合实际的答出来便可以了,再加上第一场已经考完,第二场、第三场只要达到平均水平即可,毕竟考官们评定主要还是以首场的经义为主。
同第一场一样,应试士子四更天搜检入内,李杰早早的便起来了,吃完精心准备的吃食,提着考箱出门去了,马车一顿一顿的缓慢前行着。
待到贡院门口,士子们的表情完全不同于第一场考试时的样子。对于第一场考试信心十足的士子,面带笑容的聚在一起谈笑风生,毕竟第二场、第三场比重不大,可以轻松应考。
而那些觉得第一场考的不好的,脸色如丧考妣,机械的前来参加第二场考试,当然也有人考完第一场之后便不来的,不过这种人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抱着万一的希望前来应考。
连续高强度的考试,也让一些身子弱的士子不堪重负。一些年纪老的和年纪幼小的考生,此刻面色惨白,仿佛风一吹就要倒下了,没有一个好身体也应付不了如此强度的考试。
看着龙门前的众生态,李杰不由感慨,在这个时代科举是大部分人唯一的出路,众人对于科举的渴望超乎想象,一旦中举,之后的生活就完全是两个样子了,中举后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如果中举人非常年轻,不少人会送钱送地资助你,总之举人和秀才的待遇完全是天壤之别,穷秀才很多,但是穷举人就很少了。
龙门开启,士子们有序的依次经过搜检进入考场,不一会便到了李杰,经过一番搜检进入考场,号舍仍旧是第一场考试的号舍。
进入号舍之后,李杰盘膝而坐静静的等待着考试的开始。
咚!
明远楼的鼓声响起,意味着考试开始,书吏们将考卷分发给考生们。
拿到试卷后,李杰将所有题目先大致阅览一遍,发现都是常规题目,没有什么难得,便开始专心答题,先从第一题论开始。
题目:礼以安上治民。
很常规的一道题目,论礼在乡试、会试之中已经考了无数次了,基本上该写的观点都被写尽了,很难在其中写出新意了,即使让李杰写也很难写出彩,因为后世的一些观点虽然先进,但是很难让考官们认可,毕竟你只是一个生员而已,没有掌握话语权的情况下贸然提出,只能引人耻笑而已。
按照经义传注中规中矩的答完论后,看向剩下的题目,诏、诰、表分别是:“拟唐以姚元之兼紫薇令诏(开元二年)、拟唐以张九龄为中书令诰、拟汉章帝令百官各贡忠诚表”。
看到这几题,李杰心想这是考官在考察士子们对历史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各种文体格式以及文字的运用,这几道题对于阅读量小的考生来说有点难,虽然不需要四六对偶,但是你答题必须要切合实际,不能胡乱一通写。
这几道题对于李杰来说,那是手到擒来毫无难度,唰唰唰,下笔如有神,肚子里有货,不论考题在刁钻也不怕,李杰读书这几年,读的书卷破万卷不一定有,但是七八千卷还是有的,陈献章那边的藏书在两年时间里,李杰基本上全部看完了,记忆力出色的他,阅读量堪称恐怖,再加上主世界的积累,在阅读量上面可谓吊打同届考生。
写完所有题目后,天色已经昏沉,点上蜡烛,先检查一遍错漏,然后将题目誊写到答卷之上,交卷时月亮已经悄悄的爬上天空了。
月色明亮,踏着月光李杰跟着军士来到龙门前,此刻龙门前等候的考生神情都十分轻松,毕竟真正决定他们命运的首场考试早就已经过了,听四周的交谈声,此地交卷的考生无不是对于第一场信心十足的。
不少认识李杰的考生不时的向他打着招呼,作为此次乡试的大热门,不少人对于李杰都有所了解,因为只有他算是异军突起,乡试的另外几大热门人选均出自名门,福建在明代算是科举强省了,明代福建省中进士的人数位于全国第4,平均每4名举人就至少考中1名进士,而在福建各府中进士的人当中,福州府更是独占鳌头。
比如“七科八进士”、“三世五尚书”、“国师三祭酒”的濂江林氏,“四世九登黄甲,一门八授豸冠”的福州大义陈氏,“琼林世家”福州水西林氏,以及“祖孙七联科甲”的福州南湖郑氏,这些后世闻名的家族均出自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