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皇陵
因为两个帝姬的缘故,直到走在去巩县的路上,赵构对于如何解决赛里和设野马还没有个准主意,刘平叔与他提到这两个人也来过汴梁时,赵构脱口而出的那个“杀”字,至多只算是个态度。
具体到真要下手时,他不得不考虑宋军在河淮一带备战的进程,要在什么时候用这两个人牵制一下完颜宗翰,此时杀他们一定不是正确的时机。
还有,赛里和设野马的身前挡着富金和多富,上京还有另外的帝姬,自己的一念,决定着这些宋室帝姬的性命。
邢秉懿、朱凤英等人在韩州上船之后,没少说过北狩时这两个妹子是如何保护宗室的,她们是一对苦命人。赵构往金营传话说她们是泼出去的水,无非又是个态度,他不能把自己的最忌惮的显露给赛里和设野马。
下令递减金营的伙食与此同理:我不在乎两个帝姬,更不会因为帝姬在乎你们这六百人的温饱甚至生死。
此时的赵构完全没想到,他的这番举动已然惊动了赛里和设野马。
六百金军过河后,刘平叔一个月来好吃好喝的供应着,赛里和设野马还疑虑日增呢,赵构一给他们减伙食,两人便在胙城的郊外研究着突围呢。
两百人的马队从汴梁去巩县,勤加几鞭子就不算长程,赵构算着,等他从巩县返回来的时候,高宠正好能准备妥当,大概两三日后,杨忻中和岳云也该逼近大名府了。
这次的巩县之行虽说带着许多未决之事,却并不枯燥。
岳雷一直随在康王和身边,问题也多,为什么我们大宋的京师在汴梁,而皇陵却置在这么远的地方呢?
康王自幼读书习武,对这个自然有些体会,他告诉岳雷,宋太祖生于洛阳夹马营,知道洛阳比汴梁更适合作都城,本来太祖要定都洛阳的,那么巩县恰在洛阳东边百十来里,岂不方便后人祭拜?
赵构说,“史记-封禅书载,‘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周平王迁都洛阳之后,便以中岳嵩山为天地之中,所谓日月为明,山高为嵩。”
康王和刘大帅吃饭时的那个“杀”字,说的简短有力,别的人无缘听到,但王妟和吴娘子都听到了,此时她和吴娘子等人骑马行在康王不远的地方,听着康王和岳雷聊着天,觉着他闲情挺大,不觉有些无解。
王妟自然希望康王在同金国的争斗中不落下风,却也不希望娘家人败的过于戚惨,靖康年间去过汴梁的金军注定不在少数,难道康王都要杀?将来娘家人如果都知道公主完颜妟就在康王身边,会不会咒她助纣为虐?
但她想要掺加些意见,又觉着非常不合适,更别说还有以前给四太子示警的那些事,丢了四王妃的事,此时此刻她还不如余丽燕、斡勒妹和兀颜彤的丹心平静了。还有正在赛里和设野马营中的两位宋国的帝姬,不知她们的心情是否和自己一样的矛盾。
又听岳雷问,“大王,那么太祖为啥没有定都洛阳?”
康王道,“不得不说太祖皇帝的眼光是很长远的,汴梁无险可守,比不上洛阳固若金汤,”
他用马鞭子指着远方渐现的连绵山脊说,“嵩高维岳,峻极于天1。站在洛阳看天下,左有虎牢关和黄河,右有少室山和太室山,进可直至河淮,退可入函谷回归秦陕,汴梁虽有漕运之利连通着江南,但城中所需的物资全都靠着水路由外地运送进去,万一城池被围,后果真是难以想象啊!”
王妟几乎脱口要问,“这便是大王一直督促着在汴梁城中屯积粮草的原因?”话到嘴边,觉着自己显着太热心了又不好,她怕被康王误解,恰好岳雷正问了这句话。
康王说,“汴梁只凭着固守是守不住的,哪怕它的城墙再高大坚固,屯积粮草再足,难道几万人还能凭着屯积的粮草守上三五年?城内哪有那么多的地方放粮草!外围必须有野战人马的策应,这样它才可以作为一颗钉子。”
说罢,笑着扭头问王妟,“王婉仪不知你是不是这么看?”
王妟慌忙道,“是,是的,以前我不知道,今天听大王一讲才刚刚晓得!”
康王哈哈一笑,对王妟道,“丢个四王妃没什么的,你不要总有顾虑。”
这一句话,便说到了王妟的心里去了,吴娘子行在王妟的身边,也悄声对她道,“四王妃走丢了不怪你,你该怎么还怎么便是。”
从巩县北望,只见黄河如带,邙山横亘,东眺是虎牢关,西边是黑石关,自古便是建陵的宝地,要不俗话就有生在苏杭,死在北邙的说法呢。
本朝流行五音利姓的说法,赵是角音,对应着五行中的木,木生于东方,阳气在东边的汴梁,人却必须在西边安葬,而且陵地需要东高西低——这样的地形称为角地……南高北低为征地,角音的姓氏亦可居。
巩县东南多山,峻极峰高逾五千尺,邙山八百尺,正是南高北低。还有洛河从西边流过来注入黄河,按风水的说法,南山北水,山高水长福贵不断,赵构虽然不尽信,也只能心中想想罢了,这些话总不能同岳雷一个小孩子讲出来。
太宗皇帝“在德不在险”的名言,不但阻止了太祖迁都洛阳的想法,就连建造皇家的陵寝也与往代不同,往代皇帝只要一即位就开始修建皇陵,大宋皇帝的陵寝要在驾崩之后才开始建造,而且必须在七个月内完成,因而陵园的规模也都不如前代。
三十年前,据说在修建哲宗的永泰陵时,仅凿取石材一项就动用民役工匠五千多人,采条石两万八千块,动用军兵九千七百人,把石头从五十里外的粟子山运到陵区,因为那里的石材质地好,日光长久照射也不容易风化。
为了符合“七月而葬”,两万八千块巨型条石,仅用三个月就采完了。
工期紧,山陵使监工急如救火,在工地上风餐露宿的工匠陆续死了一千七八百人,总算没拖期。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