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小宋腾龙 > 第68章 出发! 阅读设置

第68章 出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南边儿来的十几艘找船的船,北边驶出三艘失踪的船,在海上胜利大会师。

    别看赵构的三艘楼船让金军箭支扎得跟刺猬似的,丝毫不影响他的威仪,当移船相近,韦舅爷、韩世忠、高宠、张宪等人搭上跳板、一齐过船来参见时,王妟手里扶着的那把金雀开山斧说明了一切。

    有了这把斧子,所有的狼狈都不值一提。

    赵构得知了黄天荡的战况,众人也知道了淮河的战况,众人把两边的情况一凑合,感觉没啥太大的遗憾,赵构唯一不大满意的地方就是叫完颜宗弼跑了,“如果朕当时手再快一点,他就给朕在这儿了。”

    韦渊看着那柄金雀开山斧,有点后怕,“陛下,这下可好了!这下可好了!”

    弄丢了大宋皇帝和吴婉仪的责任不存在了,千古罪人爱是谁是谁,反正和姓韦的无关。

    赵构道,“那是当然,如今朕兵强马壮,天上就算下刀子,朕也必然要去这趟韩州了!”

    韦渊闻听腾地一下子跳起来。

    赵构道,“就算没遇到你们,朕带着岳云也要去韩州,时间急迫舅爷你还是快坐下,都听朕安排。”

    听了皇帝的打算,韩世忠躬身道,“陛下对韩州之行的预料极合情理,臣也想不出不去的理由,只是我们刚刚打退了金军数路南侵,江南极需要稳定,所谓固本培元,以应后变,陛下与吴娘子似应立刻回临安坐镇。至于韩州么,臣请求与高、张两位将军走这一趟,宁死不辱陛下使命!”

    高宠和张宪也请战。

    赵构不准韩世忠之请,而是让他速回长江布置沿江防务,金军铩羽而归,很有可能卷土重来。

    再说去韩州没水军什么事,金国根本没有像点样子的水师,他的韩州之行不大可能遇到金军水上的阻碍。

    韦渊也不必同行,因为在皇帝去韩州这段日子里,临安极需有个顶劲的人稳定局面。

    跟随皇帝出来的是韦舅爷,那么韦渊重现临安,一言一行必然有皇帝的“面授机宜”,凭着这一点,便可让那些多日见不到皇帝、很可能乍了毛的官员们安定下来。

    在赵构看来时间已经耽误的够多了,谁知道此时金兀术过没过了淮河?

    去韩州的随同人员很快确定下来。

    高宠、张宪和他们所带的一百骑兵,已是人人一身虏服,都带上,他们这些人的战力没的说!

    岳教头当然也去。

    御营司步军已有五十名持弩手换了装,韦渊带来的御营司侍卫也有一百三十人可以换上金军服装,他们在寻找皇帝的途中,只在海面捞到了一百三十件军衣,都带上。

    选那些体格健壮、机灵的,稍懂两句胡语的,体格差一点儿也带上。

    因为吴芍药同行,而且回来时还要照顾为数众多的女眷,不能换装的女侍卫也得去一些,但不能多,只选出三十人来同行,王妟和扈三娘都去,登陆后,在抵达韩州之前,她们躲在舱里别露面也就是了。

    其余女侍卫都随韦舅爷回临安。

    那些金银留下一部分,路上不是一天两天,这么多人马远行,讲究穷家富路,剩下的让韦舅爷运回临安。

    赵构把手一挥,将白银锭子拨出来十几箱赐予韩世忠水师,也不知道有多少。

    韩世忠在我宋败兵如潮、高官降敌,防线几近崩溃的时候敢于力挽狂澜,卓然而立,堪称砥柱之功,赏赐多少都不足以表达皇帝的心意。

    这一次的赏赐极为大方,估计得以几万两来计算,赵构兜儿里有货。

    至于此次拒战金军有功的诸多人,岳飞、李纲以及钟氏父子、舅爷、乃至韩承宣手下的各级官兵怎么封赏,那都顾不上了,等皇帝和吴娘子从韩州返回来再说。

    北行的楼船仍是三艘,只须换上没被乱箭插过的便可,马军一船,步军一船,赵构和吴娘子、女侍卫、岳教头一船,各船全都竖上金军的旗帜。

    韩世忠的大船多数返回江防,只留两艘同往,韩州的待救之人此时也不知还活着多少个,那么这两艘巨舰去时装粮草,回来装人。

    出发!

    韩州之行的细节问题路上再说!

    每一时,每一刻的延迟,都是在暴殄天机!

    兵分两路,很快各奔南北,韦渊和韩世忠目送着两大三小一共五艘船开动了,这才转舵往南。

    韦渊很轻松,姐姐没有意外的话也能回来,他故意不去想韩州的凶险。

    ……

    赵构的船队正赶上顺风,大概又汇进了海中北行的洋流,简直不能再快,岳云提议说,大船空着也是空着,路上的粮草越快集齐了越好,越往北金军的势力越大,恐怕不方便,弄不好再走露了风声。

    皇帝很是欣赏,同意。

    半日后船队选择一处港口靠岸,岳云和张宪带着几十名“金军”上去,很快便拧着鼻子回来,那座镇子叫“完渎镇”,听着太不吉利了。

    赵构呵呵一乐,“那就再走走看。”

    又一日后,船队到了海州1。

    这些人不能去海州城里筹粮,太招摇了。

    与海州城隔着七八里的海面有东海县,是一座大岛,东北方是港口,船队大摇大摆的进港。

    镇子里的低级官员与金军占领前变化也不大,甚至官服还都是大宋的,但一听说四太子的船队来了,官员马上出迎,看过了船上的旗帜和服饰,没功夫核实金国怎么有这么大规模的水军。

    这点仅有的疑问被他按下,对船上的人有求必应,船上这些人很急,也很横气,要了那么多的东西装船,一块银锭子也没给。

    等东海县县令接到消息从岛的另一端赶过来时,船早都没影儿了。

    县令嘀咕说,要不要往海州上报这件事呢?

    镇子里的官员道,“卑职仔细看了船上的旗子,是四太子的帅旗!弄不好四太子就在船上哩,他既然在船上,那我们还报给谁?”

    坐镇海州的那个蒲里衍还能有四太子官儿大?

    ……

    从燕京回上京有三条路可走,一条是出古北口2,经兴化、建州到柳城;

    一条是往东先到平州,再到平岗,同样转入柳城道3;

    第三条路最为靠近海边,也更平坦:由燕京出发先到海阳、再过锦州,不必到柳城直接就到沈州了,无须像前两条路那样,还得穿越海浪般的崇山峻岭4。

    这条傍海路最窄的地方只有二、三十里,也最靠东边,虽说远过了另外两条路,但是它好走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