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刺杀闲话
警卫员说完,阚陵不干了,身为杜伏威座前大将,最难受的就是让他们在战阵前,苦等着,感觉他们一无是处的样子,于是急的说道:“你说什么,前面的中转站被匪徒攻击,让我们不要动?你们会保护我们?”
警卫员说道:“将军请配合我们的工作!”
杜伏威敲敲窗户的钢板,“铛!铛!”钢材特有的声音穿来,他满意的点点头说道:“棱儿,不得无礼,回来坐下。”
阚陵有点委屈的说道:“义父!”
杜伏威:“些许毛贼,怎么可能是他们的对手?来坐下。”
阚陵是不敢违抗杜伏威,他回到杜伏威的前面,喏喏的说道:“义父!我不是着急么?”
杜伏威指指窗户上的钢板,又指指车厢,说道:“你看都是上等的好钢,你觉得什么武器能破的开?好啦!好啦,你觉得他们抵挡不住,我们就能抵挡的了?”
列车震动了一下,这是列车在动了,杜伏威闭着眼睛,他要补回昨天晚上的精神。阚陵看着闭目养神的杜伏威只能无奈的抱头趴在桌子上,不知道想什么。
列车进入补给站,一股子血腥味在车厢内弥漫开来。阚陵吸吸鼻子说道:“好重的血腥味,这起码有上千人死伤才有的血腥啊!”
阚陵不愧了久经沙场的老战将,鼻子闻闻都可以闻出死伤多少人。
杜伏威仔细的听着外面的声音,只有人说话声,马匹嘶鸣声,没有厮杀声,也没有伤员的惨叫,仿佛没有发生过什么。
没有多久,列车再次启动,显然是换了马匹,速度快了许多。
守在通道的警卫员,突然对另一头的警卫员说道:“解除警戒!”
警卫员对另外一个车厢的保卫:“解除警戒!”
然后转身把列车的窗户上的钢板放回原位。
阳光射进车厢,杜伏威用手挡了阳光一下,适应之后,立刻朝中转站方向看去,之间中转站外围黑了一大片,非常的扎眼,他眯了一下眼睛,很清楚的看到那些黑色都是人和马匹的尸体。这样多人,起码千人以上,而且这黝黑的甲胄,是重骑兵才有的。
杜伏威想问问警卫员,却发现警卫员已经离开,他不禁在想,这些骑兵是怎么被歼灭的。
杜伏威在想的时候,他后面的列车上,房玄龄问道:“尉迟将军,刚才的那些骑兵的甲具是不是很眼熟啊!”
尉迟敬德点点头说道:“很多,很眼熟,好像是玄甲军才有的。”
房玄龄:“玄甲军?我们有部队进入沈阳?”
尉迟敬德摇摇头说道:“没有,玄甲军怎么会跑到沈阳来?他们都在雁门关和颉利对峙呢!”
房玄龄梳理一下胡子说道:“那谁的军队能准备的起这甲胄?”
尉迟敬德:“太子?不会!他人在沈阳,偷袭一个中转站做什么?把自己陷在沈阳?没有道理啊!”
房玄龄:“齐王!如果没有猜错的话,就是他了。”
尉迟敬德:“他和燕郡王有仇,冲着燕郡王吴欢去啊,进攻这中转站做什么?”
房玄龄说道:“估计靠不近燕郡王,就想着婚礼人多,想占一个中转站,然后李代桃僵。”
尉迟敬德皱皱眉头说道:“这样的话?他们为什么不在幽州,山东之地动手?”
房玄龄点点头说道:“这倒是,不过在你说的两个地方动手,他们虽然能把人替换了,但武器呢?
你我都知道靠近燕郡王十步以内是多么的难?靠不近,就他们的那些,什么袖箭,弩,匕首,也无法伤及燕郡王。
占了这中转站就不一样了,这里有燕军所有的武器,有些武器拿来刺杀是一流的。比如这唧筒散弹枪可杀50步内的。燕郡王结婚的时候跨马游街的时候,远远的一个齐射。”
尉迟敬德摇摇头说道:“齐射是不可能的,太扎眼了。可以几个人在不同的地方,从各种方向同时射击。”
房玄龄:“就是这样!”
尉迟敬德摇摇头说道:“跨马游街?那个人压根就不愿意抛头露面,所以这个计划根本就不可行。”
房玄龄点点头说道:“是啊!那个人根本就不是按常理出牌的人。所以刺杀得要混进婚宴才行。”
尉迟敬德:“婚宴,每个人都搜索过,别说带唧筒散弹枪了,就算带根针都难。”
房玄龄苦笑一下说道:“我就想到了一种办法。”
尉迟敬德:“什么办法!”
房玄龄:“现在燕军中装备2种手雷,一种是鹅蛋手雷,一种是木柄手雷。”
尉迟敬德撇撇嘴说道:“你不是说了么?带根针都难!”
房玄龄说道:“我曾经听说过一种从府库偷取铜钱办法。那些库吏为偷钱,用猪油润谷道,一次可以偷上百枚。如果木柄手雷也如此操作……”
尉迟敬德吸了一口冷气:“还有这样的事情?这样的话混进婚宴,然后,借口上茅房?”
房玄龄点点头。
房玄龄和尉迟敬德的对话很污,但事实非常讽刺,厕所里出现的刺杀和厕所相关的刺杀频率非常的高。
豫让刺杀赵襄子,在厕所里守了很久,当然没有成功。英国国王埃蒙德二世就没有这样幸运,他是被躲在茅坑下的维京人刺死的。想想都菊花一紧。
尉迟敬德:“看来图谋失败了,一个小小的中转站,2千多重骑兵都攻不下,这下子亏血本了。”
房玄龄拧皱眉头:“你发现没有,他这两千多人怎么进沈阳地界的?从幽州,还是从海上来?”
尉迟敬德:“从旱路来?几乎不可能的,2000骑兵怎么可能躲避的了各地的视线。从海上来?你也看到了,燕郡王的水师一直在巡弋。除非……”
房玄龄接过话头:“突厥和高句丽!”
尉迟敬德本身想说突厥,但房玄龄把两个方向都算了进去。
房玄龄接着说道:“突厥大局入侵,秦王在雁门关,河东一带都在我们的眼皮底下。这2千人是不可能从我们和突厥人的眼皮底下来到沈阳,那么只有从高句丽走了。”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