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于明初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刘诠有杂事缠身,暂时走不了,但也在做搬家的准备。同时他给刘亚辰去信,催促宅院建设,说等着用,哪怕先收拾出来一个小院也好。总之他也心急,想早点过去。
刘璎也给刘亚辰去了信,说要在南竿岛上占一块地方,开办产业,也要垦荒种地,要派人去勘察,这就需要一个管事,把南竿岛的事情管起来,为此要他推荐一个办事得力的人。还有第二件事,就是在长岐小岛上找一块地方建玻璃厂。刘璎要求他建一个有严密围墙的院子,还要有工匠们居住生活的房屋。玻璃窑等专业设施留出地方就行,工匠们自己会修筑。
刘璎已经决定把玻璃厂搬到北竿岛上去。因为他意识到此后恐怕也要长期在岛上生活了,玻璃这么重要还是在自己身边保险。现在他忙得就是这件事。
刘珞走了,他要任命一个管事。还要过问应该带走的设备和产品。最重要的还是安排好原料的来源和专人负责管理,玻璃原料虽然很普通,可是北竿岛太小,缺少原料,全靠陆地上收集输送。
。。。。。。
这一天刘春雨求见。他是为第二期通信学员结业,前来禀报,是把20名学成的通信兵交给刘璎安置。
刘璎说道:“这一期结业后训练班就停一段时间吧,现在有了40名通信兵暂时够用了,你也好全力投入邮号管理。”
因为灯语没有推向民用,光是军队和自家内部使用,范围小,用不了太多的人。
没有推向民用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不愿意过分张扬,在封建王朝时代,民间做不了官家的主。开国皇帝正是立威的时候,看谁对龙椅有威胁就杀谁!正所谓出头的橼子先烂,刘家不能自找灾祸。其二是技术原因了。灯语通信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天气的影响比较大,不能保证随时可靠地通信。还有燃油灯的亮度不足,是不能与电灯相比较的。比如,刘璎特意做多灯头的大号汽灯,加上大号的反光锅,才勉强完成福州到北竿岛的通信。这个距离才六七十里,如果更远,这种油灯的亮度肯定不行。
如果民用的话,各省之间的距离一般都超过千里,这要多少个中转站才能完成呢?考虑各省还要辐射到县城,其复杂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刘春雨还说到了邮号业务扩展的事,他说:“我们向涵江和瓯江扩展网点都很成功,现在有三个分发中心了,业务都正常了,也订立了对应的规矩。各地客户都离不开我们邮号的业务了,因此客户都迫切地希望我们扩大网点,我觉得也应该继续扩大,为此特意来请您的示下。”
刘璎问:“上一次我说的你要提拔栽培骨干的事情现在怎么样?”
刘春雨:“回大少爷的话,您的教导怎么敢忘了呢?现在无论是福州总部还是其他各路都有骨干和一套人手,各负其责,都管理的井井有条。我现在反而轻松下来,只管要紧的事情。比如扩大网点,我只要点头同意,再提出一些大政方向的要求,他们都能执行的很好。”
刘璎:“好,这就很好。你办事越来越老道了。我同意你们继续扩大网点,这是方向,最后总要扩展到全国。我也提个大政要求,那就是稳健一点,不要太快,并且要分步走,每扩展一步就要稳定一步,千万不能出乱子。我们邮号的信誉是第一位的。一旦出现意外,要慎重处理,只要是我们的错,就要认错,并且给客户赔偿损失。还有一个原则,我们的网点只到县城,如果有特殊的一定要总部特批。”
刘春雨用笔做记录,说:“是,我记下了。”
刘璎:“邮号不赚钱,这我是知道的,你们现在的情况如何?”
刘春雨有准备,他拿出一摞账册说:“这是总号的账,请您过目。”
刘璎知道此时的账册都是这样的,就是流水账,一份总账就这么多,要细看一天也看不完,并且是越看越糊涂。
刘璎:“我就不看了,你说说是赚了还是赔了?大约有个数就行。”
刘春雨不好意思地笑了:“是我荒唐了。我们是今年才办邮号,到现在还不够半年时间。初期投入多,船只房屋等等的都要算在内,这样来算肯定没赚钱。如果不计算大宗投入,日常经营还是有盈余的,维持各种消耗和人员的月例银子还是很充裕的。”
这就是说,今后邮号正常经营下去,不但能养活一大批人,还能有所盈利,对于这种有公益性质的事业来说,已经非常理想了。
刘璎说道:“这已经很好了,说明你经营得力,用心了。不要指望邮号赚钱,甚至赔点钱也行,就当是我刘家积德行善了。”
刘春雨忙起身,躬身行礼:“小的当不得大少爷这样夸奖,邮号的每一步都是在大少爷的教导下做的,小的只是执行而已。”
刘璎:“好了,好了,礼节过头了。你好好干,连你老子也脸上都有光。”
刘璎这是在暗示他的父母也会因为他的成绩而受益,对于封建社会的家庭这是很重要的。所以刘璎这样说,是对他最实在的奖赏。刘春雨当然更是心怀感激。
刘春雨又提到人员来源问题,他说:“大少爷,我们扩大业务和网点,需要的人手就越来越多,招收人员也显出了难处。因为我们招人头一个要求就是识字,不要求读过多少书,但是一定要会读会写,不识字的就不能收。可是这市面上的人十之八九都不识字,连自己姓什么都不会写。真正的读书人谁愿意做伙计呀?都盼着金榜题名做官老爷呢。”
刘璎知道这是时代的问题,与人们的生存状态有关。古代的底层民众,无论务农、务工、做苦力都不需要认字写字,何况上学不但要花钱还耽误工夫。归根结底谋生吃饭是毕生的追求,所以底层的民众没有学习文化的动力,这是造成大批文盲的根本原因。对此,任何个人都没能力去改变,刘璎同样改变不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对自己管得到的人,要求他们认字,比如护卫队的士兵、工厂的工匠、作坊里的伙计,每天都学一两个字,日积月累也认识不少字了。但是,认字和读书是不同的,认字不需要老师,互相指点一下就可以,简单的多。
在邮号里干活的伙计为什么必须识字呢?
因为邮号里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着处理信件,处理的依据就是信封上的地址。无论主干邮路还是分支邮路,直到最终投递,都要以地址名称为依据。不但要认字,还要知道某个县城要走那一条邮路,不认字怎么行呢?
文盲问题真不好办,属于社会根本问题,是无法扭转的。刘璎站起身来,在书房里来回走动。他这个动作可不像是十二岁的少年,更像成年人,其实他本来就是成年人,这动作就是老习惯,在情急中就露馅了。旁边的刘春雨倒是未必能觉察,即便感觉到什么他也不能乱想乱说。
走了一会,他有了主意,他停下来说道:“咱们给各省各县都编个号码怎么样?比如说:福建是一号,浙江是二号等等,各省都编号,一省之下的县也同样编号。那么福州的编号就是0101,前两位数表示福建省,后两位数表示是福州。每一个信封上都写着这样的四位数码,分包的口袋标签上也是这样的数。就算是不识字的人认识十个数字应该没问题吧?你想想看,如果用这样的编号是不是用人就宽泛了?只要人机灵就行,不认字也行。”
刘春雨一边听一边琢磨,道理不复杂,一听就懂。他说:“大少爷这个主意真好。只要不是傻子,十个数字一天就能全认下来。按照数字号码,无论分拣、分包、转运等等,全都能正常进行。这一来招人可就容易多了。”
古代的行省与现代不同。在元朝,中原地区有十个行省,在河北以北,云南以南,还有其他的行政单位,首都是元大都,就是现代北京城的西北角。明朝时期全国有十三个行省,当然前后也有些变化。再后来的清代是十八个省。
一个省一般都有几十个县,现代的“市”一级就略过了。
所以刘璎设计的编码为两段,分别表示省、县两级是最简单的办法。
现代的邮政编码是六位,也是两段,第一段参考行政区划,但不完全符合,它是根据邮件的运送路线制定的,是适应于运输方式的。对此就不细说了。
刘春雨又问道:“写编码使用阿拉伯人的数字还是汉子呢?不认识阿拉伯数字的人还很多。”
刘璎:“我看两种写法都可以用,咱们允许使用阿拉伯数字这也是推行它的一个办法,阿拉伯数字有很多优点,推行开来还是有益的。我们的规定要宽泛一些,汉字的数字同样可以使用。汉子有简写的、繁写的两种,都可以用。算下来一共一共三十个字,不识字的人一两天也学会了。这是录用人员的最低标准,招收的人先学这三十个字,学不会不能录用。”
他说的简写汉子数字是:〇、一、二、三。。。。。。九,繁写是:零、壹、贰、叁。。。。。。玖,加上阿拉伯数字012。。。。。。9,一共是三十个字。
刘璎又说:“在邮号里的墙上要张贴本省有网点的编码表,其他省的编码有账册,给客户查询。还要有个标准信封写法的样式。执行一项新办法要对客户耐心解释,客户漏掉了,伙计就给填上。”
古代书写都是竖行,在邮号的铺面里要有编码书写的位置、样式的示范样本,给客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