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再生于明初 > 第240章:神奇的玻璃丝 阅读设置

第240章:神奇的玻璃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为了研制玻璃丝和光缆,刘璎返回北竿岛,路上与同行的三叔谈及此事,这激起了刘诠的兴趣。到北竿岛以后,刘诠总是盯着刘璎做的每一件事,他就是想看个究竟,以满足好奇心。他心里上倒是蛮相信刘璎的,是带有神秘色彩的相信,所以他相信刘璎做什么都必然成功,不可能失败。

    刘璎把有关的工匠都找来,有加工厂的郎狗窝,拉玻璃丝的设备就要他来制作。有玻璃厂管事刘忠二,还有纺织技术组的方继先,当然也少不了刘诠,他是不请自来,好奇嘛。

    刘忠二是新任命的玻璃厂管事,接替回老家的刘珞,他的身份是刘家的家奴,选择家奴要比外人忠诚可靠。

    刘璎问:"郎狗窝,你可做过金银的丝线?”

    郎狗窝:"回大少爷的话,小的做过的,您要打首饰吗?”

    刘璎:"不是做首饰,是要用玻璃拉丝。这是我画的图,你看看,有什么不妥的要直说。”

    刘璎把拉玻璃丝的设备图递给了郎狗窝,郎狗窝接过来仔细观看。

    这种设备的原理就类似于民间的压饸饹。

    饸饹面都知道吧?是面条的一种,做饸饹面的设备叫饸饹床子。

    在热气腾腾的大锅上,架着一个木头架子。其关键部件像个大茶杯,里边装上和好了的面团,上面的活塞在杠杆的压力下挤压里面的面团,一个人用力压,杯子下面很多小孔就挤出来面条,直接进入锅里。这就是饸饹面。

    刘璎画的图就是这样的原理,被挤压的是软化状态的玻璃,柔软的玻璃在压力之下从小孔中挤出来出来,就成了玻璃丝。

    郎狗窝是有经验的,一看就懂,他问道:"请问大少爷,这玻璃丝的粗细是多少?”

    刘璎回答:"这就要看你的手艺了,按我的想法,像头发那样才好,但是比较难。你力所能及吧。”

    现代里真正用于光缆的玻璃丝,直径是微米级的,大约就相当于头发的粗细。正如刘璎所言,现在的工匠做不到,就只能尽力了。

    郎狗窝说道:"像头发那么细吗?怕是做不到。玻璃丝虽然柔软,可是太细了也容易拉断。”

    刘璎:"尽你所能吧,只要能拉出丝来就好。就像石棉一样,玻璃丝强度差,确实容易拉断。如果我们用铜丝和玻璃丝纽合在一起是不是就不容易拉断了?所以照这个图样要做两套拉丝工具,一个拉玻璃丝,另一个是拉铜丝。两种丝同时拉出来,并且让他们纽合成一股,就像绳子那样。”

    郎狗窝:"哦,我懂了,这样一来玻璃丝线就不易折断了,柔软又坚韧。”

    刘璎又对刘忠二和方继先说:"你们两个也听懂了吗?”

    这两个也都是出色的工匠,用现代的话说,都是高级工程师,足够聪明的。但是他们对这样的加工是想都不敢想的,可大少爷在问,也只好回答:"懂了。”

    在线中包含一根铜线,这也为今后的电力通信做了准备,一旦把发电机制造出来,马上就可以利用这条光缆输送电信号。

    刘璎又拿出一张绘制好的图,是成品光缆的剖面图给大家看。

    然后他对着图继续讲解:"你们能听懂就好。玻璃原料要用最好的,要仔细挑选,要比做望远镜片还要精细。拉出玻璃丝并且与铜丝纽合成线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给线刷胶,方法是让线从装着胶的盒子里穿过,线上就卦上了胶,让涂上胶的线通过高温烘烤的炉子,把胶烤干。挂胶的作用是防水,防腐蚀。这一步听懂了吗?”

    对着剖面图讲解还是容易些,刘璎每讲解一步就发问,目的是让他们都听明白。

    "第三步是编制外套。方继先,这就看你的了。挂了胶的玻璃丝线拉过去的时候,在线的外侧同时拉出多条棉麻纱线,有一个旋转的梭子编制纬线,这就给玻璃丝线加上了棉麻编制的外套。编制套之后再次刷胶。刷胶之后再织第二层外套。到此才算完成,成品的名字叫通信缆。”

    现代叫"光缆”,这样的名字太现代,不好理解,所以他起名叫"通信缆”,明确这是通信用的。

    刘诠一直在看着,听着,也没说话,可是心中震惊不已。他惊叹刘璎的智慧,真的是了不得,把加工的过程,甚至方法细节都考虑到了,只要工匠们按照他说的去做,这个通信用的缆绳真的能做出来,外表看就像一条绳子,而且并不是想象中的玻璃丝那么脆弱。

    从这天起,刘璎就忙碌起来,每天到各处盯着,亲临指导。拉玻璃丝和铜丝是关键,这其中给丝线加外套是最复杂的机械。

    粗心的人可能不注意,现代里老式电线的外套大多都是织造出来的。专业的织造机器效率非常高,电线从机器中通过就加上一层编织套。

    纺织机械都是复杂的,即便古代老织布机也复杂的让人眼花缭乱。正因为如此,刘璎建立的第一个技术组就是纺织业的,并且招揽的工匠最多。在北竿岛上已经建立起自家的纺织机械制造厂,开始出产纺织机械,只是没有对外销售,都自己留下了。因为在南竿岛上的几个纺织厂已经开始建设,需要很多机器。

    刘璎所设计的编制外套机械是最简单的:拉经线的部分几乎没有动作,织纬线的梭子做最简单的旋转运动,简单到这种程度,刘璎相信工匠们能制造出来。它织出来的套比现代产品差很多,但是能制造出来总比一无所有强。刘璎要的是通信缆,只要制造出来,粗糙一些也能接受。

    。。。。。。

    终于可以做实验了。但是通信缆只有半成品,玻璃丝和铜丝都拉出来了,把它们纽合在一起,像绳子的样子,并且刷了一层胶,只是缺少外套。因为织外套的机械部分相对复杂,还没做好,但是不影响做实验。

    刘璎带着人做实验,刘诠也来了,他特别的上心,每一步都要看。他们看到,地上放着两个一尺多大的线轴,通信缆缠绕在线轴上。但是这两条缆线都是半成品,都是裸露的线,没有外套。

    刘诠问:"这条线有多长?”

    刘璎回答说:"每一条都有八百多米吧?不到两里地。”

    "啊!有这么长?”

    "正经生产的时候应该更长。”

    现代的光缆产品一般的长度是五千米,当然特殊要求的另说,所以眼下这两条实验的缆线算是短的。

    刘璎现场一边做一边给刘诠做解说:

    做实验不必全部展开通信缆,只要把两端拉出来就行了。

    发送信号的一端是个大锅,就是光通信用的大锅。把通信缆的一端放在大锅焦点处,目的是让玻璃丝获得最强的光源。

    接收信号的一端是个像望远镜的筒子,里边有放大镜片,可以把细小的玻璃丝放大,便于观看。把通信缆的另一端接到这个观察的筒子上,眼睛对着筒子看,就像看望远镜那样子。如果有光传导过来,就可以看到一闪一闪的光亮,这就算成功了,说明用它可以把光信号传递到远方。

    在刘璎的指挥下,几个人忙碌地连接实验装置,因为不是很复杂,很快就做好了准备。

    实验的地点放在室内,发信号端和接收端分别在两个房间里。门窗都挂上帘子,遮挡阳光,室内比较昏暗。

    实验开始,发信号一端点燃汽灯,吱吱响的汽灯越来越亮。刘璎叫开始,一个信号兵就摇动汽灯的遮罩,让灯发出一闪一闪信号。在另一个房间里有信号兵对着观察筒子看接收的一端。

    很快观察的信号兵欢呼起来:"看到了!看到了!”

    刘璎也急迫地上前观看,他用眼镜对着观察的筒子。那玻璃丝非常细,但是在黑暗的筒子里,通过放大镜看到一个光点在不断地闪亮,那亮度甚至有些刺眼。

    "好,好。”实验获得初步的成功,刘璎兴奋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接下来是刘诠,然后其他人都轮流对着观察镜观看,所有的人都无比的兴奋。

    这一步实验就说明了玻璃丝可以传递光信号,基本的设想是成功的。刘璎知道光纤传导的原理,可其他人不知道啊?都赞叹神奇,都崇拜大少爷简直就是神!

    众人还在兴奋中,刘璎指挥着开始下一步实验:是连接两条玻璃丝线,实验多条通信缆连接的效果。今天准备了两条线,就是做这个实验的。

    这是很现实的实验,玻璃丝再长也不可能一条线铺设几百里,总要多条线连接。此外,发生断线的故障,也需要找到断头,重新修复连接。所以,做接头是必不可少的功课。

    刘璎指挥着把另一个线轴推过来,还有早就准备下的一个火炉,上面热着一个黄金钵,里面是半液化的玻璃原料。

    把要连接的玻璃丝对在一起,挑起一滴融化的玻璃液放在连接处,两条玻璃丝就融化连接在一起了。

    当然在现代不会用这么笨的法子,是有专门的工具的。两个线头对在一起,通电加热,两段光纤维就融合在一起了。

    在接头处还有辅助的处理,以增强接头的强度和防水。

    做好了接头,要再次重复刚才的实验。

    ——end——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