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文唐 > 609 谁怜和亲女 阅读设置

609 谁怜和亲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互联网上掀起了一股为古人平反的热潮,很多昏君奸臣都被重新解读。

    有些平反看起来确实有些道理,有些平反就纯粹是为了标新立异。

    岳山作为资深键盘侠自然也参与了进来,不过因为他要‘平反’的对象是太祖,接连被封了好几个号之后就基本不怎么发言了。

    但一直潜水观察别人的发帖,对其中很多平反的帖子都非常的认同。其中有一个被平反的小众历史人物,就是义成公主。

    这个女人很可怜,十几岁就被嫁给了突厥可汗一个糟老头子,两三年后丈夫死了又被迫嫁给了丈夫的儿子,而且还接连嫁给了三个继子。

    但她的心一直是向着隋朝的,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努力维护突厥和隋朝之间的和平。

    只是可惜,隋朝的第二个皇帝就是个亡国之君,而她的第二任丈夫又是个野心勃勃一心反隋的人,夹在中间她的日子有多难过可想而知。

    即便如此她依然小心翼翼的维护着隋朝。

    始毕可汗把杨广围在雁门关,就是她谎称北方有敌来袭把始毕可汗骗走解了雁门之围。

    虽然史书上没有之后的事情,但想想就知道等始毕可汗回家发现北方没有敌人是义成公主在骗自己,他是何等的愤怒,又会如何惩罚这个可怜的女人。

    然而可惜的是隋朝很快灭亡她所有的努力付之东流。

    但她依然没有死心,她要复国。

    于是拉拢了一批逃难去草原的隋朝子民,又从窦建德手里把萧皇后和隋炀帝的孙子杨政道要回来,在草原上建立了隋朝小朝廷。

    此时她已经更换了第四任丈夫,也就是颉利可汗。她鼓动颉利进攻唐朝,想借机恢复隋朝国祚。

    只是颉利能力有限,把好好的东突厥治理的分崩离析,他本人也被大唐活捉。至于义成公主这个可怜的女人,被李靖当成野狗一样在路边砍了头。

    她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但也是可悲的,最可悲的是她死后被史书刻画成了一个奸邪恶毒的女人。

    试想一下,如果杨广是个有为君主隋朝没有二世而亡,她的历史评价又该是什么样子的。

    对于这样为中原王朝和华夏文明做出贡献的女人,岳山是非常尊敬的,前世没有那个机会,现在既然穿越了自然想帮她一把。

    自然是不会帮她复国,但让她死后能有个归宿,历史评价好一点还是可以的。

    今天李世民高兴的把大家召集过来说萧皇后携带者传国玉玺归唐,其他人都在关注萧皇后和玉玺,唯有岳山想到了义成公主。

    所以才在会议之后单独找李世民聊了聊这件事情,并且还顺便表达了自己对和亲制度的鄙夷。

    当然,他又不傻,之所以敢当面鄙视和亲制度,还是因为大唐立国至今确实没有一次和亲。

    李渊这个人历史评价比较一般,但了解过的人都知道这个人真的很务实,对虚名并不如何重视。

    就以岭南为例,宁宣、谈殿等军阀割据势力想表面臣服唐朝,每年给大唐进贡一些金银珠宝什么的,换取自己军阀身份的合法性。

    以前的朝代他们就是这么做的,轻车熟路。

    那些皇帝最喜欢什么万国来朝,随便一个势力派几个使者过去声称仰慕天朝上国的繁华自愿为藩属,就能获得官方册封和几十倍上百倍的钱财回馈。

    但李渊偏偏打破了这个常识,我不要你的贡品,也不会承认你合法身份。

    我现在没精力收拾你们,随你们怎么闹腾,等我腾出手来会把你们真正打服跪下来称臣。

    这就是李渊的真实想法。

    还有就是和亲,李渊当皇帝国内一直处在诸侯混战局面无力抵抗突厥,他不得不每年给突厥上贡大量的钱财换取短暂的和平。

    即便如此颉利依然时不时带兵南下入侵。

    这个时候有人提出过和亲,还有人提出远交近攻可以和西突厥交好共同对抗颉利,并提出和亲之策。在这种情况下李渊都没有同意和亲。

    虽然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但确实和前几个朝代的皇帝不同。

    李世民登基以来也有不少人提出用和亲政策分化拉拢东突厥各部,甚至还有很多部落比如薛延陀、西突厥主动请求和亲,都被他拒绝了。

    也就是说至今为止大唐还从来没有和过亲,所以岳山当场表态鄙夷和亲,李世民纵使不同意他的观点也不会生气。

    现在表明态度还有一个好处,以后谁要是再提和亲,岳山就能光明正大的站出来反对,到时候李世民也不会因此责备他。

    至于以后会不会有和亲这样的事情发生,肯定会有的。

    原本历史上李世民就迫于压力几次同意和亲,不过后来都被他找机会给悔婚了,开大唐先河的一次和亲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文成公主入吐蕃了。

    英明神武的太宗皇帝都这么做了,那后世皇帝自然可以理直气壮的去做,所以唐朝至少有二十次和亲的经历。

    这还是正史有记载的,史书上没有记载的有多少就不知道了。

    什么,你说和亲是大事件必然会有历史记载?

    一开始大家都是这么想的,直到后世的北极熊在自己的领土发掘出一座唐朝风格的古城池,根据出土的遗物推测唐朝时期曾经有一个规模不小的势力在此地生活过。

    并且这个部落还和唐朝和过亲,所以城池的风格都是偏唐风,还有许多唐朝的生活用具之类的。

    但翻遍世界史,都没有任何关于这座城池和这个部落的任何记载。中国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也都没有这次和亲的记录。

    所以大胆的推测一下,应该有更多的和亲被历史所掩盖不为世人所知。

    有些事情不能开先河,一旦开了先河就会被后世人当成常规手段来使用,哪怕这个计策一点用处都没有。

    和亲就是卵用没有,但因为推行了几百年而被很多朝代封为圭臬。

    岳山的态度就很明确,和个卵的亲,谁提和亲就让谁自己去给人家当老婆。

    但他不敢保证这一世李世民会不会迫于压力同意和亲,真等到那一天他在站出来反对就有点晚了。

    所以他要提前表明态度,等将来谁敢提和亲他就敢和谁干起来。

    说的狠一点,他就是拼着荣华富贵不要也要在唐朝把和亲制度给废掉。

    大明朝没有和过一次亲国祚不照样延续了两百多年。虽然岳山不是明吹,但也必须承认大明朝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和亲这东西卵用没有。

    也正是因为有大明朝的例子在,他才敢如此肯定的否定和亲制度。

    言归正传。

    李世民父子俩是受过突厥人的气的,对于一直鼓动突厥人南下的义成公主自然也是非常痛恨,想让李世民为她收尸很难。

    岳山也是尽力尝试一下,行就行,不行就暂时搁置。等过上几十年在写个义成公主传啊之类的杂书帮她正一下名聊表心意。

    现在他就是新学开创者几十年后妥妥的文坛领袖,到那时候他的话还是很有分量的,替一个女人改变一下风评应该不是问题。

    但现在看来他的那一套说辞还是成功的打动了李世民。

    仔细想想,和天下共主、堪比秦皇汉武的功业比起来,区区一个女子的身后事又算得了什么?更何况他还是最后的获胜者。

    真原谅了她还能显得他这个皇帝心胸广阔。更何况还牵扯到了太上皇,是值得李世民抬抬手的。

    当然,这其中岳山自己的影响力也占据着很大的比重。

    换个人哪怕是长孙无忌来当这个说客,即便说出花来都没用,李世民不但不会答应还会怀疑他别有用心。

    也就是岳山,底子干净和李家关系密切,之前还总是拿出一些惊人的言论,但那些看起来很不靠谱的办法总能取得惊人的效果。

    他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不走寻常路,现在突然站出来替义成公主鸣不平,李世民也不会怀疑他的忠诚,反而会考虑他的话的可行性。

    其实很多事情就看你怎么去想,认为它很严重那就是天大的事情,认为无所谓也就那样。

    义成公主的事情就是如此。

    可以认为她是前朝余孽又蛊惑异族南侵实在罪大恶极不可原谅。换个角度想,不过就是一个已经死亡的前朝公主,就算抬手放她一马又能如何?

    在岳山的游说下,李世民的想法自然偏向了后者。

    前朝萧皇后携带传国玉玺归唐,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京城,瞬间就成了最热门的话题。虽然说什么的都有,但大多数人都在为朝廷感到开心。

    结束乱世打败突厥活捉颉利,大唐已经呈现出盛世的气象。正所谓乱世人不如太平犬,大家都希望大唐国祚绵长,百姓能多过几年太平日子。

    现在连传国玉玺都回来了,岂不正说明大唐国祚得到了苍天的认可?

    在众人的翘首期盼下,萧皇后一行人于腊月二十九日夜到达渭水河畔。

    大家没有急于进城,而是所有人沿河驻扎休息。

    在一间比较大的帐篷里,一个年轻人忧虑的看着旁边六十多岁头发花白的老妇人,道:“婆婆,你说圣人会如何处置我们?”

    年轻人正是在突厥当了十几年傀儡隋王的杨政道,老妇人就是萧皇后。婆婆这个称呼在很长一段时间是祖母的口语化称呼,外祖母则是外婆……

    听到孙子的话,萧皇后笑着安抚道:“你放心,这位圣人不是小气的人。何况我们是带着玉玺主动归唐,他只会重重封赏我们,否则会被天下人戳脊梁骨的。”

    杨政道神色稍安:“那我就放心了。这些年我和婆婆一直奔波担惊受怕不得片刻安宁,现在我只想安安稳稳的生活,好好伺候婆婆。我也不指望他如何封赏与我,给我一些地让我自由耕作就满足了。”

    萧皇后慈祥的看着他,笑道:“呵呵……你是个没有野心的好孩子,这就是我对你最满意的地方,也是我为什么愿意归唐的原因。你放心,这次你的梦想一定能实现的。”

    祖孙两个聊了半夜才各自睡下。

    第二天一大早穿着一新的踏上渭河桥向着长安城前进。

    李世民也派出了四位宰辅出城十里迎接,萧瑀自然也在其中。

    自从知道姐姐归唐他就没有睡个一个安稳觉,顶着两个重重的黑眼圈,但整个人看起来非常亢奋一点困意都没有。

    昨天晚上他就恨不得跑到渭水河畔认亲,只是碍于王命不得不克制住,但也一晚没睡。今天一大早就找到陈叔达、高士廉等人出城接人。

    这会儿终于见到萧皇后的车架,再也忍不住直接扑了过去,抱着车轱辘放声痛哭:“我可怜的姐姐啊,我终于见到你了。呜呜呜……”

    坐在马车里的萧皇后听到这个声音顿时就知道来人是谁了,忍不住从车架上跳下来抱着萧瑀痛哭起来:“弟弟,弟弟啊,姐姐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

    杨政道也跟着从车架上下来,看着这一幕同样忍不住潸然泪下。

    其他人也都静静的看着他们,没有人上来打扰,有些感性的甚至也跟着默默的跟着流泪。

    陈叔达和高士廉虽然不是多愁善感的人,但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本身和萧皇后就认识。此时再相见已经物是人非,难免也有些伤感。

    过了好半晌还是萧皇后首先控制住了情绪,把萧瑀扶起来道:“不哭了,这次我回来就再也不走了,以后我们姐弟俩就能经常相见了。”

    “是,我们姐弟再也不分开了。”萧瑀抹着眼泪道。

    “对了,这是我那孙子杨政道,政道快来见过你舅公。”萧皇后介绍道。

    “孙儿杨政道见过舅公。”杨政道赶紧上来见礼。

    “好好好,当年我最后一次见你的时候你还是个不懂事儿的小子,一转眼就这么大了。好好好,这次回来就安心在大唐过日子。”萧瑀慈祥的道。

    他的画外音萧皇后和杨政道岂能听不出来,悬着的心顿时放了下来。

    这时高士廉和陈叔达二人也上前见礼,寒暄过后一行人径直往永安宫行去。

    此时一场盛大的宴会正在永安宫筹备着,连太上皇李渊都被请了出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