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于明初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洪都战役正经开打是至正23年4月底,到7月底结束,历时85天,差不多整三个月,汉军未能攻破洪都城。虽说守将朱文正也已经坚持不住了,可是陈友谅只能撤兵,这是因为朱元璋的援军已经从长江进入鄱阳湖,鄱阳湖的南端就是洪都。陈友谅的大型战舰都在停泊在湖里,他不能把这些战舰拱手相送啊?所以他必须到鄱阳湖上迎战朱元璋。
鄱阳湖的北边是长江,朱元璋的军队从长江进入鄱阳湖。陈友谅也是从长江进入鄱阳湖的,然后他到湖的南端进攻洪都。也就是说,陈友谅想不打都不成,朱元璋已经挡住了他退兵的路。
一场载入史册的大战:鄱阳湖决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当然陈友谅也可以选择不打,如果他决心退回老家,朱元璋的那些兵和小破船根本就挡不住他。
他六十万军队在洪都一战固然有伤亡,不过是一两万人而已,对于他来说就是九牛一毛。而朱元璋的大军总共只有二十万,兵力比为三比一,陈友谅还是绝对的优势。
鄱阳湖上作战当然是水战,那么战船就是关键。对于朱元璋的那些小破船,陈友谅根本就看不上,因为汉军拥有巨型战舰上百艘,都是此时中国最大最好的战舰。
大家都知道的明代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吧,郑和的舰队绝对是当时的世界之最。由此可知当时中国的造船技术已经很先进了,据说对于造船技术的进步有陈友谅的功劳。这么说也有道理,因为此时最大最好的船都在陈友谅的手里,都是他主持建造的。
史书上说,陈友谅的大战船可以装两三千人,小的也能装一千余人。这个人数有可能夸张,如果说是运兵,没装备光装人,人挨人坐着倒是有可能。
陈友谅的大战舰长十五丈,宽两丈,高三丈。算一下,这船有45米长,6米宽,9米高。而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折合现今尺寸,长度有150米。放在现代这船也够大的。
古代典籍中已经列出水军战舰的种类繁多,比如有楼船、蒙冲、斗舰、走舸、游艇、海鸪等很多种。
现代里在南京一座明代古墓发现一个郑和副手的墓,其墓志铭记载着“永乐纪元,授内承运库副使,蒙赐前名。充副使,统领军士,乘大福等号五千料巨舶……”
重点在这里:五千料巨舶。
我们已经知道“料”的折算,五千料折合排水量两千五百吨。要知道,在二战期间,大多数战舰都比这个小。
可是在郑和之后就禁海了,“片板不得下海”,甚至沿海数十里之内不允许居住。不需要航海了,航海的大船就没用了,造船技术也就无从谈起了。
所以我们说,造船技术的进步与战争和需要有关。比如陈友谅就拼命地造大船,目的当然是扫平海内夺江山。他有动力就会努力造船,据说他还聘用了不少阿拉伯人的造船工匠。
此时以泉州为代表的沿海城市中有不少阿拉伯人定居,他们就是漂洋过海来的,他们有性能很好的远洋航海的大船。中东距离欧洲很近,因而阿拉伯人与欧洲文明交流频繁,也会吸收他们的技术。
在大航海时代以前,阿拉伯人充当了东西方交流的中间人。
……
朱元璋的水军也有几艘大船,那还是俘获陈友谅的。所以朱家的水军在汉军面前就像小孩玩具,如果说汉军舰船是大象骆驼,朱家的船队像一群水鸭子。
这一次陈友谅是空国而出,所有的军队都带出来了。朱元璋也是一样,所有能用的兵都带来了,可是朱家军只有二十万,只有汉军的三分之一。
从另一个方面看,陈友谅部已经出征近半年了,士兵疲惫,粮草消耗很大,供给已经显得不足。而朱元璋部是刚刚出征,粮草充足,士气旺盛。
但是不管谁优谁劣,他们双方的态度都是坚决的:成王败寇就在此一战!打赢了就做皇帝,打输了命也没了,还得个贼寇的恶名。
这次大战有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硬碰硬,正面交锋,决一死战!这也是朱元璋和陈友谅两个人的共识。
这次决战的特点是水上决战,双方舰队在鄱阳湖上决战。两家一见面就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双方船只大小差距太大,朱家军的小船在汉军巨舰面前像是玩具!朱家的士兵只能仰视敌人,这也太伤自尊啦!
朱家军除了几艘缴获来的船比较大一些,其余都是小船,有不少还是民间的渔船。特别要提一句,他们有刘璎研制的冲锋舟,有十几艘,算是刘璎对这段历史的贡献吧。。
朱元璋怎么办?退吗?退就败了,不能退!狭路相逢勇者胜!
朱元璋问计于刘基。倾国而出嘛,刘基自然也得跟在老大身边。
刘基说:“主公,敌军船大,可是大船机动性不好,不灵活。我们船小,进退随意。敌可破也!”
这话点出了关键,当然也有鼓劲的意思。朱元璋听了点头,他没别的选择,硬着头皮也得上啊!
朱元璋手下也是猛将如云,双方对阵之时,徐达等将领带着一百多条小船,分成数十队向敌军先头舰船发起进攻,这有点像是群狼战术。
这些小船当中竟然有十多艘是刘璎制造的冲锋舟,冲锋舟船小速度快,很快就接近了敌人的大船。
刘璎的到来虽说没能影响大局,可也多多少少发挥了作用。
小船上带着弓箭和火铳,近距离向敌船发射箭矢和火铳弹。敌船当然也会反击,用大炮、弓箭反击。小船数量多,损失的是少数,敌军顾此失彼,很快就有小船靠上了大船。士兵甩动带搭钩的长绳子,勾上大船就往上爬,与敌军短兵相接,跳帮肉搏是此时水上作战的主要方式。一艘大船周遭有十几条小船靠上去,大船的四面都有人往上爬,然后就是刀光血影的肉搏。勇猛的朱家军杀敌无数,还俘虏了汉军打头阵的一艘大船。
汉军的前军受挫,陈友谅心有不甘,指挥十几艘大船围剿朱家的“狼群”,见势不妙徐达指挥自己的船队后退。朱家军也是有接应预案的,侧面有几艘安装着大炮的大船掩护,见到汉军的船进入了射程则猛烈开炮,追过来的汉军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有好几条战船被炸伤炸沉。
汉军损失巨大,只好鸣金收兵。就这样让朱家军先胜了一阵。
但是陈友谅毕竟是陈友谅,初战失败,他及时调整自己的舰队,第二天再次发动进攻。成排的巨舰摆成阵势,船和船之间互相策应,威武的无敌舰队向朱家军压过来,汉军不但有巨舰的优势,船上的大炮也不弱,对汉军发动猛烈的炮击。
在密集炮弹攻击下,朱家军多艘舰船被击沉,阵型大乱。汉军则乘机发动更猛烈的攻击锐不可当。正面交锋,朱家军的小船损失惨重,沉船二十多艘,伤亡士卒众多。
就这样征战数日,双方各有胜负,慢慢的形成了僵持状态。
……本作者的《明末强国梦》已完本,欢迎阅读。
元末明初是个名将辈出的年代,朱元璋手下猛将如云,陈友谅同样也有心腹大将,张定边就是一个。
张定边,史书说他知天文识地理,甚至还懂得算卦,会看星星,还会占卜凶吉。在现代人看来那就是江湖骗子,靠胡说八道赚钱。可是在古代这可是大本事,乃半仙之体。
张定边是陈友谅的发小,还是拜把子兄弟,是铁哥们,是生死与共的死党。陈友谅一生多疑,没信任过谁,可是唯有对此人极为信任,从不怀疑。
双方舰队在湖面僵持,张定边带着三艘战舰从汉军阵型中驶出。战场上双方都不以为意,看着像是压住阵脚巡视的。可是这三条船乘着顺风逐渐加速,直冲冲地向前,杀入了朱家舰队的阵型中,并且是直奔朱家军的指挥舰,那船上当然有朱元璋!
舰船都是有标志的,指挥船(旗舰)当然与众不同。
船只都是靠悬挂旗帜来表达意思,古代缺乏通信手段就更是依赖旗帜,所以一眼就可以辨认出哪个是旗舰。有的旗帜甚至表明主将的身份,就像陆地上作战不也是打出“帅旗”和主将姓氏的旗帜吗?张飞、关云长的身后不是都有旗子,上面绣着斗大的“张”字、“关”字吗?
所以朱元璋在哪条船上很容易找到。张定边是擒贼先擒王,要在百万军中取朱元璋首级!
张定边的三艘战舰奋勇向前,躲开其他舰船,孤军冲入敌阵。
此时双方都被他惊呆了,就算陈友谅也看不懂这是为什么?朱家军更是没有准备,措手不及,众多船只有败退的,也有匆忙迎战的,张定边不理睬其他,直奔旗舰而去!
就是朱元璋也同样没有反应过来,不知如何应对,也没有发出什么命令(变换旗帜)。
有反应快的,缓过神来的将领,则纷纷驱动自己的战舰上前阻拦。待张定边冲入密集的阵中,已经有十几条战舰围拢过来把他团团围住,让张定边陷入了绝境。
张定边要玩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