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再生于明初 > 第149章:试航 阅读设置

第149章:试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再生于明初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自己建造的第一艘战舰苍龙号下水,为此举办了隆重的仪式以示庆贺。

    堤坝掘开,河水灌进来。开始是涓涓细流,口子越挖越大,水的冲刷也会扩大豁口,船坞里的水越来越多,时间不长,船就漂浮起来了。

    此地是闽江入海口,河道十分开阔,属于河水海水交界处,其实水已经是咸的海水了。

    岸上看热闹的人群欢声嘈杂,船上的嘉宾也没闲着。展七雄抱着酒坛子给刘诚的碗里倒满酒,刘诚没有喝,恭恭敬敬地举杯祝词,然后走到船头把酒倒进船下的水里。

    然后才是众人都拿起酒杯倒满了酒,喝一口,同样撒到船下。

    现在的船上没有大炮。炮已经买来了还没有上船。可是展七雄准备了三门虎蹲炮,是准备放炮助威的,被刘诚制止了。刘诚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不要过分张扬,特别是不能炫耀武力。

    到此下水的仪式结束,刘诚等人以及僧人都下了船。

    在福建这边刘璎是当家人,新船下水固然高兴,但是他知道造船的花费不菲,还是得益于委托郑家做海外的贸易收获颇丰,才得以支撑下来。

    船开出船坞起码还要两三天,因为堤坝的豁口还要清理扩大,让船能够开出去,这需要时间。

    下水后的船只还要试航,古人也懂得需要检验船只的安全性和各项性能,可是展七雄不懂,他来见刘璎诉说他的想法。

    刘璎现在住在自己的宅子里,距离船场也不远。

    刘璎的宅子小,只有两进。按规矩男性仆人是不能进入二门的,展七雄来了要找人通禀。

    为方便见客,在一进院子占用两间厢房作客厅。刘璎从内院出来到客厅见展七雄。

    见礼后展七雄说:“大少爷,我想问问能不能早点去北竿岛?也早点到大海上去试航,在这里耽搁十几天是不是太长了?”

    他这是有急躁情绪了。

    刘璎想一想说道:“好吧,我给您讲个故事吧。”

    展七雄不理解,他心里着急哪有心听故事呢?可大少爷说话他又不能反驳,只能老老实实地听着。

    刘璎开始讲了:“在很远的地方有个王国,在它的周围它也算是一个强国了。这些国家都是面临大海的国家,都倚重于海军。”

    展七雄:“海军?咱们这儿只有水军,没听说过海军啊?”

    刘璎:“是啊,咱们的水军都不出海,只是在江河之中,就不能叫海军了。可是海洋国家的周围都是大海,他们的军队必须出海作战,那么航行于大海上的舰队不叫海军叫什么?

    “这样的国家当然以军舰为重啦。这一年,这个王国造了一艘新的军舰,又高、又大、又漂亮。到了军舰下水这一天,国王为了展示自己的新军舰,威慑四方,他就请来了附近很多国家的国王和贵族,来参加新军舰的下水仪式。”

    苍龙号刚刚下水,几天前隆重的仪式还让展七雄兴奋不已,所以听到此处就来了精神。他问道:“那个小国王的军舰有多大,能比得上我们的苍龙号吗?”

    呵呵,他这是坐井观天了。苍龙号大小不过五百料,在中国也不是大船,哪儿来的这份自信啊?

    刘璎说:“你可别小瞧了人家,以海洋为生的国家,他们的军舰自然不会差。我告诉你,他们这艘船有两千多料。”

    “啊!两千?那是多大的船啊?”

    此时中国也有大船,但是因为不出海,在内河里的船只总不能过大。例如陈友谅的无敌舰队,最大的船也超不过一千料。展七雄对于航海不外行,他也就知道两千料的船有多大。

    眼下中国造船水平如此,沿海省份出海的船也就受了局限,没有太大的船,郑和下西洋的巨型战舰还是十几年以后的事。

    刘璎没理他,继续讲:“下水这一天,来了很多国王和贵族观看,大家都看到了这艘漂亮高大的船,称赞不已。这艘船长二十多丈(60多米),安装火炮的就有两层舱室,装着六十多门大炮,船的两侧都是密密麻麻的大炮管子,舰上的水手和士兵数百人。好一个壮观!在众人的注视下,那军舰扬帆起航。

    “军舰刚刚起航,离岸才四里,就遭遇了一股大风,只见那新舰船剧烈晃动,并很快船身侧向倾斜。倾斜的角度越来越大,海水从船舷涌入船舱。就这样,这一艘无比华丽的军舰在众多嘉宾们的面前慢慢地沉没了!”

    展七雄听得入神,不由得惊叹:“这么快就沉了?”

    刘璎说:“展七雄,我的故事讲完了,说说你怎么看?”

    展七雄:“完了?故事完了?那船上还有好几百人呢?”

    他还很有恻隐之心的。

    刘璎看了展七雄一眼,心想他还真的当故事听了?刘璎随口说道:“船沉得快,大部分人都出不来,随着船沉入海底,得救的只是甲板上那些人。”

    听到此处展七雄依然嘘唏不已。

    刘璎再一次问:“对这个故事说说你怎么看?”

    经刘璎一再地提醒,展七雄似有所悟,他说道:“大少爷这是在教训我,要上心于航行试验,找毛病,及早修理。”

    刘璎说道:“你懂了就好,你的水手们还不熟悉新船,都要经过操练。苍龙号出船坞后先在这附近转悠十天,这里是河口,没有大风浪,比较安全。但是你也不能粗心,要仔细检查,发现毛病就及时修理。十天以后再去北竿岛,在大海上还要继续试验航行,这事儿不能急,一定要熟练掌握,到万无一失的时候才能远航。知道了吗?”

    展七雄恭恭敬敬地回答:“是,小的我一定尊大少爷的令行事。”

    刘璎:“你把火炮都预备好,到走的时候再上船。火铳、弓箭、盾牌之类的武器可以马上上船,也可以训练。”

    “是。”

    火炮已经准备好了,都是从出海商人哪儿买来的。可也有不足之处,就是缺少大口径的火炮,还要寻机购买。

    按设计要求,苍龙号有四门炮,其中两门应该在四寸左右(120毫米)。但是此时买火炮找的是郑家,就是郑丰河兄弟,人家有什么你就买什么,并不是到商店里、工场里随便挑,所以往往不理想,只能凑合。

    。。。。。。

    刘璎讲述的故事并非信口开河,他说的是真实的历史故事。这故事发生在欧洲瑞典,时间是此后三百多年,也就是大航海的时代。

    在1628年,一艘刚刚竣工的军舰“瓦萨号”,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港口试航。这艘军舰威武靓丽,在当时堪称世界之最,为建造它耗费了三年的时间。瑞典国王特别为之骄傲,他请来欧洲各国王室和贵族来观礼,见证这一伟大豪华绚丽的盛典。

    这艘船巨大而漂亮,它是一艘三桅战舰,舰长七十米、宽十二米,它有两层安装了火炮的舱室,装着六十多门火炮,船的两侧都是密密麻麻的大炮管子。舰上有一百多名水手和三百名士兵,总乘员四百多人。

    如果与苍龙号比较,这艘船可就大多了,瓦萨号有一千多吨,苍龙号就是个小儿科,才二百五十吨,相差四倍还多。

    然而这场耗资不菲的盛典竟然出了意外。

    军舰刚刚起航,离岸才两公里。就在此时,一股大风袭来,只见瓦萨号剧烈晃动,并很快船身侧向倾斜。倾斜的角度越来越大,海水从船舷涌入船舱。就这样瓦萨号在欧洲权贵们的面前慢慢地沉没了!其位置仅仅距离港口两公里。

    按设计标准它应该可以抵御海上风暴,但是,该舰存在诸多严重的安全隐患。事实上,竣工验收时海军部长就发现了问题,但是他没敢向国王如实禀报,这是典型的报喜不报忧。因为部长知道国王的脾气是好大喜功,极其虚荣。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结果他们成为欧洲各国的笑柄。

    我们讲述这个故事,第一是想说明新船试航验证之重要性,顺带着也想告诉大家对于船只隐患要正视,不能遮掩糊弄。如果那位海军部长敢于指出安全隐患,及时检修,就可以避免这场灾难,避免当场出丑。

    不过到了现代,瑞典人很诚实,他们将该舰打捞出水,并修建了“瓦萨沉船博物馆”,展示的就是这艘战舰的残骸。瑞典人以此为教训,反省自己民族的历史错误以警醒后人,把敢于讲真话成为瑞典民族性格的一部分。

    苍龙号出了船坞后就停靠到船场的码头上。

    船上的水手都是这一年来陆续招募的,选择他们的条件之一就是有航海经历,所以学习操控新船也会很快。

    对这些水手的数量刘璎也有要求。各个岗位都是双倍的人,目的是培养更多的水手,以便于今后增加船只的时候有人可用。只是现在还没那么多人,还要加紧招收。

    按定员,船上总共有五十人,包括水手和作战兵丁,如果双倍的人数就是一百人了。好在船足够大,足以容纳更多的船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