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再生于明初 > 第157章:老家再现危机 阅读设置

第157章:老家再现危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再生于明初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为规划种菜的耕地刘璎首先视察了引水渠,然后一行人奔珍珠湖去看哪里的堤坝工程。他们沿着已经修好的水渠直到珍珠湖的大坝,他们看到的大坝已经完工。

    张半仙指着大坝介绍说:“大少爷您请看,这霸体的基座都是石料的,迎水面也是石料砌筑的。”

    刘璎看到的大坝其实很小,完全不是现代里所说的水库大坝的样子,其坝体充其量不过是比围堰大一点,完全没有雄伟的样子。

    实际就是这样,大坝的平均高度只比人高一点,大约八尺的样子(不到两米),长三十多丈(约100米)。是不是很小?

    筑这个坝最大的工程是基础和迎水面的石料,那是别处开采运输过来的,其他的就没什么了。当然还有一个闸门和一个溢洪道,大坝不远处高地上有两间房子。这就是工程的全部了。

    水坝落成以后,就必须有人值班,平时管水渠闸门,控制放水量,雨季水量大的时候巡查排除险情。那两间房子就是给值班的人住的。

    溢洪道的作用是当湖里水位太高的时候从溢洪道放水,以保全大坝。刘璎也走到溢洪道边上看了,它就是一个敞开的豁口,比大坝矮了两尺,是石料和水泥砌筑的,以防止冲刷坝体。溢洪道这种设施估计几年也用不上一回,它就是个安全阀,备而无患。

    现代的水库溢洪道有主动放水的功能,因而有闸门。此时的技术做个小闸门问题还不大,当然不能要求太高。制作大型闸门绝对是无能为力的。

    水渠的闸门修在大坝的另一侧,刘璎一看也是哑然失笑,这也是水库的闸门?它太小了,太简陋了,宽度只有三尺,深度接近了大坝的地基。

    闸门主体是木料制作的,是很厚很笨重的木料,就是很粗的树干截断,一段一段的摞起来。只有支撑闸门的坝体上镶嵌有铁条,对应的木闸门上相同位置也是铁条,实质上就是上下滑动的金属轨道,这是为了保护闸门不要磨损,因为闸门承受水的压力,上下滑动时摩擦力很大。

    现代的闸门升降用螺旋机构,电机驱动。此时没有机械加工能力,于是就是最笨的办法,使用杠杆机构撬动它。好在闸门不大,用力也不会太大,如果是更大的闸门就很难撬动了。

    说来可笑,整个水坝工程最有技术含量的就是这个闸门了。当然它也很重要,由它控制引水渠供水量,是平时操作最频繁的装置。

    外面水渠上还有更小的两个闸门,那是给两个引水渠分配水的。

    看到水渠上的小闸门,刘璎问张半仙:“张先生,怎么只有一条引水渠呀,不是还有给村民供水的水渠吗?怎么没见到?”

    张半仙答道:“给村民供水如果要修水渠也是沿着河道走,没有水渠也可以利用河道,下游的村民原本就食用河里的水嘛,所以我们向河道放水就可以了。”

    刘璎说:“河道宽,如果水量少,还没到渔民的村子可能就干了,村民不是见不到水吗?”

    张半仙说道:“是啊,他们原来就是下雨的时候河里就有水,不下雨就没有啊?我们并没有改变什么。”

    张半仙这话有点胡搅蛮缠的味道,不过他这似乎是在维护刘家的利益,毕竟修水渠的是刘家,受益的是那些村子的村民。刘璎转念一想自己兜里的确缺银子,听说岛上的壮丁都欠着月例钱呢(工资)。想到此他看了一眼刘亚辰,对工程做主的应该是他,而不是张半仙。

    果然,刘璎一眼就看见刘亚辰的局促不安。刘璎明白这事不能责怪他,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手里的银子不够用,还支撑着这么大的一个摊子,委实也不容易,做为主人的刘璎这个时候就要体恤他了。

    不过话都说到这儿了,他也不能没个态度,心里想一想说道:“反正冬天里这条河也没有水,到春雨还有好几个月呢。我看这样吧:刘亚辰,你跟刘亚东说一声,让他跟村民们商量商量,就说修引水渠的工程我刘家拿大头,他们个个村子也都要出力,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劳务,把水渠修起来大家都受益。特别是到各个村子的分支水渠,受益的都要出力,哪能坐享其成呢?”

    此言一出,刘亚辰在那边立刻就放松下来,同时心里也真的感激小主人。

    修这一段引水渠向村民供水,也不收水费,受益者是村民,他们自己出钱出力是应该的,刘家不能做烂好人。道理是明摆着的,既不能养懒汉也不能鼓励无赖嘛。

    为公共工程出劳工,在古代也是平常事,古代的底层民众按人头都有徭役,也是纳税的一种方式,一般是官府管理的公共工程,比如修路、清理河道、修筑堤坝等都要征集民夫,这就叫徭役,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不但没工钱,有时候劳动工具都要自己带,但是一般都要管饭。三年前刘谨到吴兴修城墙时所用的壮丁就是这样的徭役,虽说刘家拿出了工钱,可是被官府扣下了,绝对不会给那些壮丁的。民夫出这样的工就是徭役。

    这偏远岛屿上官府鞭长莫及,抓徭役也抓不到村民的头上,算是他们偏得。

    正是有这样的社会背景,为修水渠抓他们的劳工也不会有怨言,何况是为了他们自己吃水的工程呢?

    刘璎提到的刘亚东,他是刘亚辰的堂弟。在北竿岛上西部一个海湾处的商铺做掌柜的,那里有好几个小渔村。商铺是刘家上岛后不久在那里建设的。铺子里卖一些日用品,更重要的是管理那里的土地,签发村民用地的契书。实际上他就相当于刘家在西部的代表,所以有关村民的事有让他来办。

    小小的水库工程接近完成了,效果如何?就看明年蓄水了。

    在北竿岛上属于初创业阶段,也是千头万绪事情很多。刘璎在北竿岛上又耽搁了一天,才回福州。

    在福州,他二叔刘诚是唯一的长辈,所以刘璎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去见二叔,并向二叔、二婶问安。见礼之后刘诚拿出刘谨发来的家书递给刘璎,说这是昨天到的。

    刘璎接过书信看了一遍,他问道:“二叔,可有送信人?还说了什么?”

    刘诚说道:“有,是林三八送来的,他说:‘事情就如大爷书信所说’,只是补充了一些细节,有什么你还可以找他来问。”

    刘璎:“哦,明天我再问他吧?今天太晚了。”

    此时已经吃过晚饭,确实晚了。不过明天上午刘璎还要上学,见林三八只能是下午了。

    老家那边发生了什么事?使得刘谨派林三八来送信?

    林三八现在的身份可是不一般,他是协助刘谨管理情报系统的,按现代的话来说,属于情报头子,至少是骨干。

    刘家来信的事情简单说就一句话:大战已经开始,各方都缺少炮灰,需要紧急扩充军队,于是就到处抓壮丁,这一下子就把原本平静的浙江搞得鸡飞狗跳的。

    再仔细分析一下是:张士诚再迟钝也知道这场战争躲不过去了,此前他的麻痹和疏忽现在都要付出代价。他占有全国最富庶的鱼米之乡,钱粮不缺,缺的是士兵。于是一声令下,他的各地官员和军队全体总动员,放开手脚抓壮丁!

    刘家所在的青田县是张士诚的地盘,并且是稳定的大后方。相对全国来说,浙江算是人口稠密地区,所以抓壮丁还容易一些。可是军阀们的胃口是无止境的,今天抓一千,明天就想着一万,为了保住自家的小江山,炮灰是多多益善,那里会管小百姓的死活?所以浙江地面上被搅合的鸡犬不宁。

    刘家所在的南田镇已经是混乱局面,城镇里的人口纷纷逃向乡下山区躲避。包家寨是偏僻之地,暂时还算安宁。

    这也是多亏了自家的情报系统,能够及时获得消息,提前有所准备。

    这些就是刘谨的家书中所说的事情。

    刘璎不由得为老家担忧起来,他说:“二叔,我父亲没说家丁的事?要不要在派一些人回去呢?我们这里还有一些火炮和火铳,可以一起带回去。”

    刘诚说:“这事我也问了林三八,他说大爷说了,手里有一百多人的队伍已经不少了,不能太过招摇。”

    去年从福州支援老家五十个家丁,两门炮和一批火铳,所以老家的武装有一百多人的规模,并且装备很好,这其中有三十个庄户的壮丁,属于兼职的那种,就是没事在家干活,有事的时候召之即来。除此之外龙泽寺里还有十几个武僧,必要时也是援手,一般的村庄都没有这么强的自卫武装。

    想想这些刘璎心里稍安。

    ——end——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