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再生于明初 > 第201章:外贸兴旺 阅读设置

第201章:外贸兴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再生于明初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展七雄的船队回来了,刘诠是跟着船队的,也一同返回。刘璎带着岛上几个头目在码头上迎接。

    “三叔您好!这一趟走了两个多月,您辛苦了!”

    船靠码头,刘璎赶紧问候。刘诠看着还很精神,也没见消瘦,说明他船上的生活还凑合。

    刘诠说:“好,好。出去一趟长了见识,我很高兴的,没什么辛苦。高丽人说话咱们听不懂,穿衣戴帽也不同,其实仔细看跟咱们这也差不多。。。。。。嗯?这是什么?”

    他说着话就看到钟靖安和张重二胸前挂着的望远镜,他没见过,当然感到新奇。

    刘璎让张重二把望远镜递给刘诠,说道:“这物件叫望远镜,可以看得很远。三叔您试试?”

    “是吗?怎么用,你做个样子。”

    刘璎拿过来做演示,拿掉镜头盖子,把三节镜筒拉开,举到眼前调试,说:“就这样,对着远处看。”

    然后再交给刘诠,刘诠照着样子看,一看就吓一跳:“啊!有这么神奇?”

    结果迎接的场面变成了欣赏望远镜,在惊叹声中刘诠和展七雄都轮流看新鲜。

    刘璎说道:“三叔别急,我给您留着呢,有您一个。”

    然后对展七雄说:“也有你的。”

    听到此,刘诠和展七雄才放下望远镜,既然有自己的,心里就踏实了。

    其他人只能听着,眼巴巴的看着,都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心里要告诫自己:别有非分之想。此时的社会是分等级的,每个人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其实现代里讲究人人平等,实际上也未必。

    船队回来钱财货物都要交割清楚,展七雄去忙他的事了。

    。。。。。。

    到第三天刘璎才把展七雄找来,询问这次出海的情况。

    从高丽带回来的货物主要还是粮食,刘璎问:“给山东城阳留下粮食了吗?那里的情况怎么样?”

    展七雄:“回大少爷的话,尊您的令,我们给城阳商铺留下一千石粮食。陆掌柜的说山东缺粮很严重了,稻谷已经是二两一石了,正是高价的时候。陆掌柜的说:这一千石太少了,很快就会卖光。他要我多留下一些,我没敢自作主张。”

    城阳商铺掌柜的叫陆文利。

    刘璎:“哦,你做的对。城阳的铺子是第一次大量出售粮食,市场上还不摸底,每个地方都会有本地势力的利益。数量少一点就是摸摸当地的情况,避免突发冲突,总之是为了商铺的安全,不能眼睛光盯着赚钱。这一千石粮食起码能缓解城阳县的粮荒。陆文利定的什么价?”

    展七雄:“我告诉他了,说是您定的,按市价给经销商让一成利。陆掌柜的说:一成利太高了,半成利已经便宜他们了。我训斥了他,告诉他必须按大少爷的指示办。”

    稻谷市价二两,让一成利就是两钱银,批发价一两八钱,陆文利的是想卖一两九钱。

    刘璎说道:“下次去了你告诉他,我们这么做是为了不惊扰市场,还要适当压低市场的粮价。你想啊?粮商一两八进货,他们买一两九钱就获利不小,所以他们就会压价出售。还有麻袋的事情告诉他啦?”

    展七雄:“大少爷您嘱咐的事怎么敢忘了呢?我是盯着他办的,高丽的麻袋我都带回来了。”

    装粮食的麻袋上面都有字,他们是从全州买入的粮食,麻袋上就会盖着“全州”字样的印(高丽也用汉子)。换成山东本地采购的麻袋,盖上刘家商铺的大印,这是隐藏粮食来源的意思,目的还是不要惊扰了市场和官府。那些空的高丽麻袋可以粉碎,添加新麻重新织麻袋。

    刘璎让他们这样做是谨慎小心,循规蹈矩。

    刘璎又问:“高丽国铁矿的是可有眉目?”

    展七雄:“我带去的工匠四处去打探,打探到的矿场也有好几处,铁矿石也带回来一些,我看着品相一般,明天我让他送过来吧。”

    为了找高丽的铁矿,专门带去一个有经验的工匠。听展七雄如此说,恐怕是没找到好的矿。高丽是多山的王国,矿藏不会少,并且他们同样需要铁,同样有大小矿场,但是未必能达到刘璎的理想。刘璎的目标是找到矿石品位好,产量大的矿,还要便于装船运输。

    刘璎说:“好吧,你让他明天过来,我当面问一问。还有,这一次你进的货物有没有铜的物件?”

    展七雄:“有啊,还不少呢。有铜镜、铜盆、铜壶,最多的是铜碗、铜筷子。我还奇怪呢,高丽人为什么使用铜碗呢?就不怕烫手吗?”

    刘璎说:“价钱贵的,像铜镜、铜盆等等的,可以给各处商铺销售,铜碗、铜筷子都留下吧,给炼铁厂送去,让他们当铜料用。以后再去高丽就多买些,我们需要铜料。”

    高丽国同样使用铜钱,因此他们也同样会管制铜矿和铜材料。但是因为高丽国铜矿多,铜产量大,民间很多器物都是铜制作的。高丽人使用铜碗筷是他们的特色。

    刘璎又问:“这一趟生意收入如何?”

    展七雄:“我们带回来的白银有七千多两,其他的您要去问刘亚辰了。”

    刘璎听了自然是高兴,他知道,这七千多两白银是现金收入,带回来的货物出售之后还有不少。比如稻谷,进货是七钱银一石,卖出去是一两五钱(山东卖一两八钱),这次带回来四千五百石,毛利就是四千五百两。当然还要减去带出去的货物成本,出海的消耗,店铺的消耗。刘璎估摸着不会少于万两白银的收入了,有这笔钱自己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刘家的海外贸易开始兴旺起来。

    想到上一次遭遇海盗,缴获了大量的黄金白银,那一次的缴获就超过了一万八千两,比贸易的收获多多了,可是发了一笔财。要不那么多人都有做海盗的冲动呢?具有现代文明理念的刘璎可是不能干这种伤天害理的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刘璎说:“你进港的时候看到咱们船厂新造的商船了吗?那是咱们的‘福顺三号’,它已经完成了测试,可以加入商船队了。你给这艘船配齐水手。还要继续在意水手的培养,以后我们还会增加船。”

    展七雄也很高兴,他说:“看到了,那艘船很漂亮,有点像苍龙号呢。”

    刘璎:“我们自己造的新大炮已经生产了四门,也测试过了。这一次苍龙号上的四门炮全换新的,其余商船上继续用老式炮,你也要调整一下。安装了新炮后也要测试和演练,让炮手们熟悉新炮。另外我们还有更好的一批小炮,正准备测试,下次出海的时候也能用上。”

    “是吗?太好了!”有了新大炮,展七雄特别高兴。

    。。。。。。(本作者的《明末强国梦》已完本,欢迎查找阅读。)

    岛上船厂新建造的两艘军舰已经开工四个月了,现在船体已经成型。这也是刘璎很关注的事,这两艘新舰船加上苍龙号就可以形成了一个小舰队,再配备上新式大炮,那就是无敌舰队了。到那时,在大陆的近海就不怕谁了。

    小炮测试还要等两天,刘璎就去船厂看新船了。

    刘诠对岛上的各种事物也有了兴趣,刘璎去船厂他也想去看看。今天倒是清净,船厂的主事谢十三陪着。

    刘璎问:“三叔离家也有两个多月了,哪天回福州呢?提前告诉我,我让他们安排船。咱家新买了一艘交通船,带客舱的,我给你您预备着。”

    刘诠说:“过两天吧,家里没事,我不急。我是想看看你说的小口径炮。看一眼就回福州。”

    岛上有了灯语通信,还有邮号,通消息就特别的方便,所以刘诠知道福州家里的情况。

    展七雄关心大炮,把给他的四门新炮都拉出来了,给苍龙号安装新炮,其他的船也都给予调整。然后他还要做打靶实验,检验新炮的性能,也让炮手熟悉新炮。

    刘亚辰只要没有紧要的事,他总会来陪着小主人的。可是这两天他真的有事,而且很忙,他忙的是这次出海贸易的账目和货物分派。虽然说有专门的账房管理账目和货物,但是他作为总管,这些事情是必须要操心的,他可不敢出纰漏。

    因此,去今天到船厂的只有他们叔侄二人,显得冷清。

    去船厂的路上刘诠就对刘璎说:“大侄子,我看这岛上挺好的,你的宅子也不错。我也想在这儿有个住处,照你的宅子的样式给我也盖一处院子吧。”

    刘璎感到有点突然,难道三叔想参与海外的事业?那倒是好事,毕竟是自家人,多一个人多一分力。刘璎倒是不怕争夺权力什么的,首先,三叔的人品他是知道的,自家人不会干拆台的事。再者权力与能力是挂钩的,刘璎相信自己的能力,就算是他的父亲、祖父在身边,相信他自己还是能掌握话语权。

    刘璎说道:“三叔看上这里了?是好事啊,我巴不得三叔能到岛上来呢。宅院的事好办,三叔您直接吩咐刘亚辰就行了。这两天您就选个地界,规划一下,要几进院?多少房间?什么格局?谋划好了把刘亚辰找来吩咐一声就行了。不过精细的家具您得自己张罗,这岛上没有好材料,也没有好木匠。”

    古代的家具都要精雕细刻的,那都是细木匠活。到现代里应该叫雕刻艺术家。刘璎找来的木匠可不是干这个活。

    在刘家,刘谨他们这一辈没分家。除了私房财物都是公中的,盖房子在正常支出范围之内,给三叔住着,但是房产是公中的。所以刘诠本人不必管盖房费用的事。

    说着话他们就到了船厂,两个小头目已经等在那里了,谢十三给做了引荐。其实有的人刘璎也认识,比如穆忠,他是阿拉伯人,擅长造船的工匠。

    众人就朝着旱船坞走去。船的主体基本上完工了,所以老远就能看到那两艘船了。船坞里人很多,看样子有好几十人。

    岛上地形不适合挖船坞,在建的两艘船都不大,是500料的,采用旱船坞建造,船下面放上支架和滚木就可以推下水。

    ——end——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