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辰回到自己的住处,忙不迭地打开包袱,拿出新官服,试着穿戴。他现在也是县太爷了,美滋滋的要过一过官瘾。
这个时候还没有穿衣镜。因为民间的镜子都是铜镜,最大的铜镜不过一尺,并且一般都是女人使用镜子,他一个大男人那里会有镜子呢?
因为这边还没有像样的私宅,所以他还没有带家人过来,临时住处就他一个人,只能穿上衣服自己摸索着看,当然没有照镜子的效果。
穿上新官服他还是感到有点异样,不像他曾经见到过的县太爷的样子。
特别明显的是官服上没有刺绣,只有简单的装饰物。刘亚辰见过县太爷的,官服上除了显眼的补子还有不少的刺绣图案,比如下摆的一圈都是刺绣的水浪图案,煞是威风。而自己身上穿的官服没有补子也没有想象中应该有的图案。领子和对襟处还是有金线装饰的,可是太简单了,似乎太平淡了。
这就是代沟了,古今人们审美观点不同,现代人追求的是简洁的美,这让刘亚辰难于理解。
其实刘璎的设计还是尽量迁就此时的习惯,如果真的按现代标准哪能是宽袍大袖的?在古人看来,现代人的短打扮就是苦力苍头的服装了。所以刘璎再怎么迁就也还是不入人们的眼,有点奇装异服的感觉。
刘亚辰再怎么不满意他也不敢说,只能将就了。不过他也觉得穿着舒适,行动便利,看着宽肩膀上的硬牌子,显得肩宽胸扩,也笔挺威风。古代人的衣服没有领子(看似衣领的部分是露出来的内衣),刘璎也不好增加,怕惹来非议,所以没有领章只有肩章。
刘亚辰带着复杂的心情准备明天走马上任,今晚,县衙里的几个吏员还约好了要来拜见他,他还要有所准备。这几个人里也有熟人,刘永是福建商铺的总管,曾经是刘亚辰的上司,李彦之是刘亚辰手下的账房。其他人也有半熟脸的。按说应该设宴招待,可此时的淡水城里都是军人,军人有军纪,所以城里就没有酒楼饭庄,想吃饭自己做。想想还是免了吧,泡一壶好茶勉强应景。
。。。。。。
第二天一早,刘亚辰梳洗完毕,穿上新官服,手托着印信,徒步去县衙门上任。按说一县之尊应该做轿子,还要前呼后拥的,敲着锣,举着肃静回避的牌子。可是没人啊,也没轿子。按说他也可以找几个人充门面,可是他知道大少爷就不爱摆谱,所以他也不敢招摇。
大街上有看热闹的,也是奇怪他这一身行头,好在这地方人不多,没有形成围观。
就这么走到县衙,衙门的门前那几位吏员也是穿戴整齐,站在门外迎接。刘亚辰一看心里舒坦不少,因为眼前的这几位也都穿着官服,跟他的一模一样。如果仔细看还是有区别,不同点就在肩章上。
刘璎对于肩章的规制也没太专业的知识,于是他就按照现代军队的样子模仿。眼前这几个官员都是最底层的了,那就仿照尉官,一道杠几颗星。刘亚辰是县太爷,七品,星星最多,有三颗,其他人递减,稍微用心看还是能看出来。不过有个例外,刘永也是三颗星。
古代的官,最低一级到九品,实际上七品以下就不算是官了。因为官员都是有功名的,起码举人以上,并且是皇帝亲点,并且需要面君,当面接受皇上的训导。可是知县以下的官吏就没这些规矩了,所以,八品、九品就是个品级,只能归于吏员。
县衙前这一片深紫色的官服显得很庄重威严。刘亚辰和各位同僚拱手打招呼,登上台阶,步入大门,在众人簇拥下进入大堂。
这县衙里没人,但是总要有个看门的,这是个五十多岁的老者,就这么一个看门人在大门处躬身迎接这一批官员。
刘亚辰把印信放在案头,然后在太师椅子上坐下来。其他几个属员也分坐左右两列的椅子上,这是县衙里第一次升堂议事。
刘永也在座,他的身份特殊,刘璎给个官称叫"参事”,旧衙门里可是没这个职务。按刘璎的意思参事就是后备官员,放到这儿学习政务的,不正式参与衙门里的事。这是参照军舰上后备很多冗员的办法,但是政务毕竟是有权有责任,所以刘璎规定,参事只是旁观者,没有行政权也不负责任。
新上任的县太爷开始训话:"承蒙大少爷的恩典,让我坐正堂,从今天起咱们就在一起共事了,希望各位多捧场。眼下咱们淡水县正是诸事草创之时,事务繁杂。因此上还望各位齐心多出力,把差事办好,也对得起大少爷不是?你们也看到了,今天县衙里就是咱们这几个人,所以第一要务是尽快增添人手,没人怎么办好差事呀?董县尉。”
"卑职在!”
"招收壮丁的事就靠你了,前面招收壮丁都是一营经手的,好在你是从一营来的,人熟,从现在起咱们要接手这个差事,你去一营联络和交接。”
县尉叫董铭,是来自陆战一营的军官,同样来自一营或护卫队的还有两个官员。眼下军队是刘璎选拔人才的一个主要来源。一个原因是忠诚度好,接受过基本的训练。此外,军队里坚持识字这样的基本教育,起码不是文盲。现在社会上文盲太多,选拔人才就困难。
他们到台员岛上不久就开始在本地招收壮丁,当然是一营出人办的,已经招收一百多人了,都编在民团里。县衙门接手之后,就能从中选出一些人充实衙门,同时,县衙掌握了这支队伍就可以用于稳定地方治安。
对于县令的吩咐,董铭应声说:"是。”
刘亚辰又说:"淡水城里各处的岗哨守卫除了军营之外你都要接手,等你的人手齐了再与一营交接。”
"是!”
刘亚辰又点名:"王庄头!”
"卑职在!”
"你协助董县尉办理招收壮丁之事。”
"遵命!”
庄头叫王小三,也是来自一营的军官,他是县衙里几个吏员之末,是品级最低的。庄头的之责是联系各乡村,管理土地和纳税,平时的主要工作是配合主簿的。
刘亚辰继续点名:"李主簿!”
"卑职在!”
刘亚辰:"请你拟写一份告示,晓瑜本县百姓,今年的税都免了,到年后开始按章程征税。无论是农民、渔民还是经商的,都照此办理。”
"遵命!”
主簿叫李彦之,在北竿岛上他是刘亚辰的下属,他倒是读过书的人,县衙里就数他的学问高一些。
基层政权第一要务就是收捐收税,否则各级官府吃什么?
今年免税,这是刘璎定的。他们初来乍到,要收民心。台员这地方原来没有官府,当然也就没人收税,所以刘璎就要缓一缓。可是这样一来,一切开销就都要指望自家的工厂商铺和海外贸易了,比如淡水县的行政开销就都要负担起了。
最后刘亚辰说道:"眼下事物繁杂,在座的各位都要主动协作,不管分内分外,同僚之间互相帮衬,不要辜负了大少爷选拔之恩。你们自己缺的人手赶快补上,没人怎么办事啊?好了,今天就到这。看看你们各位还有什么事,没事就散了。”
可是话音未落看门人急忙跑进来,扑通一声跪到大堂门口说:"报县太爷,码头管事徐立来了,有要事禀报。”
看门人也是头一次见到这么多的官,他也不懂礼数,很紧张,于是就跪下说话。
刘亚辰很意外,这头一天上任难道就有打官司的吗?看来这个县官还真是不好当。
"什么事?让他进来。”
徐立就是最早在小码头上谋生的那间铺子掌柜的,现在被委任为码头管事。他管的还是原来的那个小码头,但是现在扩建了,规模大了。旁边不远处还有一个的码头,那是护卫队的军用码头。
徐立就等在门外,闻声赶紧进入大堂,跪在看门人的旁边。他与看门人一样,也是被这阵势吓着了,其实他们回禀事情不必下跪的。
徐立说:"启禀老爷,码头上来了一个商船队,有五艘船,已经靠了码头。这个船队以前来过,都是日本人。在下请示如何处置?”
这是有章程可寻的,刘亚辰说道:"以前这里很随便,可今后都要按规矩办了,外来的船只只要有交易就要纳税,税额十抽一,没有交易靠码头也要纳税,按船只大小算,小船免,商船二十两起,最高五十两。你要立一本账,所收的税金都要上缴到主簿那里。你要小心当差,切不可贪墨,贪墨必有重罚。”
这些规矩刘亚辰当然很熟悉,他在北竿岛就是主管,并且近来他一直在阅读律法条文。可是因为县衙门刚刚建立,此前一直没有立规矩,徐立当然不清楚,所以刘亚辰才说的那么仔细。
徐立说:"是,小的听明白了,从今往后就有规矩了,这里的码头也不是随便能来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