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奔小康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一封八百里加急的信,送到了武定国这里。这是鲁省巡抚龙双寄过来的,里面主要内容其实很简单,黎继志要投降了。
对于这最后几股乱民势力,官府原则上是不同意招安受降的。那些当兵的可是憋着一股子劲,想要杀敌立功。这个时候,当文官的自然不会拦着,毕竟之前招安了不少了,总得留点汤给武将们。
不过,这封信有点意思,就连龙双都有点拿不定主意了,于是问问武定国是个什么意思。
黎继志的一封密信,里面表达了一个意思。他打算邀请其他几股乱民首领来开会,然而将他们一网打尽,也就是办一个鸿门宴的意思。
以此,作为他投降的筹码。这就是用别人的脑袋,保全他一家子的性命。武定国看到这封信,说实在的也有点心动了。能不费一兵一卒,乱民们就平定了,是个非常巨大的功劳。
然而,这里面有个巨大的阻力。
“呵呵,我说呢,龙大人为什么这么犹豫,不就是让我劝劝我家夫人言月嘛。”
武定国笑了笑,这封八百里加急的信,最终意思就这么简单。谁叫现在言月是主战派的牌面呢,只有她点头同意了,武将集团自然都能说服。然而,言月的背景太厚了,纵观整个鲁省,也就武定国能劝说一二了。
武定国仔细想了想,最后弄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黎继志可以继续按照投名状的方式,争取纳降,不过他得让这些乱民头子和他们的精锐嫡系都集中起来,弄一个类似于会盟的事情。然后官军埋伏好,直接全部歼灭。
至于黎继志能不能活下来,看他的造化。至少可以保证家属的平安,毕竟也没听说过带着家属参加会盟的。
这样的计策,比鸿门宴的可行度要高,如果成功了,倒是可以一举平息内乱。
武定国想好了之后,通过夜里的“亲切”交谈,说服了言月,接下来就是按计划行事了。
十多天后,就有了好消息传来,言月率领五万大军,成功围歼了剩下的几股乱民精锐势力,并且带着这些乱民头子的人头,招安了剩下的那一批老百姓,目前正按照前期的规划安排,进行安民工作。
黎继志这个野心家,到底是没能活下来,不过他也光棍,服毒自杀了,倒是让一家老小活下来了。
就这样,鲁省的民乱,历时一年多,就被平息,堪称迅速!一干人等,自然收到了表彰,这里略过不提。
没了乱民,但是情况并没有完全结束,尤其是乱民盘踞的几个区域,生产条件破坏殆尽,想要恢复元气,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如何能尽快的恢复生产,达到自给自足,这成了摆在武定国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京城的皇帝陛下就接到了武定国这样的一封奏折……
“呵呵,这个小兔崽子,居然想改朕定下的制度?我都没死呢!就想改祖制了?胆子真是太大了!”
皇帝皮笑肉不笑的,感觉在愤怒爆发的边缘。
然而,在他身边的大太监魏公公,心里正做着激烈的斗争。
要不要给武侯爷求个情呢?
陛下这样的表现,搞不好真的生气了,触怒龙颜可是大罪,如果我开口求情,没准会遭受池鱼之殃。好不容易混到这个位置,还没坐热呢,就给丢了。
但是不求情吧,也不太好,武侯爷掌管内务府以后,宫人们的生活上了一个档次,大家都记着武侯爷的恩情呢。尤其是自己,大家都知道自己和武侯爷关系不错,若是这个时候都不站出来讲讲好话,怕是会被人骂忘恩负义的。
想着想着,魏公公冷汗都下来了。
“嗯?小魏子,你眼珠子乱转,是不是在想怎么给武定国求情了?”
皇帝陛下眼尖,一下子就看出了魏公公的心不在焉。仿佛是警告一般的对着魏公公说,顿时可把后者给吓出了一身冷汗。
魏公公也聪明,眼珠子一转,想出来一个法子。
“嘿嘿,万岁爷,您真是明察秋毫,小的这点心思瞒不住您。的确,刚才小的正犹豫要不要给武侯爷求求情,毕竟武侯爷一家,对我们这些无后之人,恩情颇重。可是吧,这国家大事,小的也看不准,不知道武侯爷的想法对不对。所以啊,小的还是闭嘴不说话,宦官不得干政,这个小的还是明白的。”
魏公公的回答十分有技巧,既没说给武定国求情,也没说自己的意见。然而,从他的话里面来说,也是给武定国求了点情的,他点出来的武定国内务府改革,和宦官不得干政这两点,分别代表了,第一,支持改革,获得好处,第二,遵循祖制,稳定政局。
至于,最终的判断,那还是需要皇帝自己定夺的。
“呵呵,小魏子,你是个机灵的家伙。你知道吗,若是刚才你开口求情,朕一定斩了你,宦官居然敢干政!你若是不开口求情,你也就给朕滚去刷马桶吧,朕不要忘恩负义的人。不过,你倒是不错,选了一个中庸的法子,算你过关了。”
皇帝这话一说,魏公公背后冷汗直接就把衣服给打湿了。
这就是伴君如伴虎啊,刚才浑然不觉的就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现在心跳的好快,双腿都有点发抖了。
皇帝看着魏公公这鹌鹑样,心里一乐,随即又开始沉思起武定国的奏折了。
武定国的要求其实非常简单,他想让自己授权,把鲁省当做当初苗疆的情况一样进行治理。
其实说白了,武定国想要完全的自主权。
苗疆,当初是新纳入版图的地界,让武定国随便描画都没问题,只要苗疆不出乱子就可以了。
然而,鲁省可是个古老的人口大省,古代九州之一,是大康王朝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那可不是轻易能改变制度的了。
武定国这次要权,就触动了皇帝心中的那一根警惕的神经。难道武定国想要自立?要知道,鲁国公的威望,在鲁省可不小呢!而且,武定国又平息了叛乱,还掌握了最关键的粮食命脉。这要是闹造反,皇帝真还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不准!”
皇帝在奏折上批复了两个大字,否决了武定国的请求。
皇帝眼力很是凝重,他有点担心,武定国或许真的有点不臣之心了,以武定国的才华,真要造反,那可就糟了。这也是皇帝为什么三年都不肯用武定国的原因,功高震主,赏无可赏,到那个时候,武定国除了造反,就没有其他办法了。
这情况,在历史上,很像王莽之于西汉。
但愿武定国没有这个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