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再生于明初 > 第136章:动荡 阅读设置

第136章:动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再生于明初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年前刘璎办了两件事,一是为考察马祖做准备,二是开辟海外生意之路,除此之外他经常关心的就是造船了。造船厂他经常去,也要帮助解决难题。

    眼看着过年了,有一件事提上了日程,那就是回老家过年。

    有句老话说:父母在不远游,过年更是讲究一家团圆。刘璎独自一人在福建,父母和祖母都在老家,没有特别的原因是一定要回老家过年的。他二叔刘诚也是同样,但是二叔那边情况复杂一些。因为战争越来越近,实际上小股的战斗越来越大,由此导致水路很不安全了,只有翻山越岭这条路还平安。因此家里的女眷和孩子们长途旅行就成了难题,一个单程好几天的山路肯定不适合她们。就是刘璎也走不了这么艰难的路,他要做轿子才行。

    最后刘诚决定他带着儿子刘珞和刘璎一起回老家过年,女眷们只能留在福州了。最高兴的就是刘珞,他哥哥刘璎平时总是很忙,借此机会可以好好的和哥哥相处一段时间。

    腊月(十二月)二十日,叔侄三人带上十个家丁护卫就上路了,这一路是四五天的行程,到家就快过年了。

    从福州开始的一段路还可以乘船,沿着闽江而上,直到南平。这段路不长,可却是闽江的全部了。

    闽江是由三个支流回合于南平形成的河流。闽江就这么长,从南平开始到福州入海,全程四百多里。

    在南平附近刘家买下一处现成的铁矿场,现在正在招人和准备生产,大约年后就要开工。买这一处矿场是为了就近给自己的船场供应铁料,降低费用,避免翻山越岭的运输。

    这次刚好路过南平,借此机会刘璎就想去查看一番。事前已经使人带了信,矿场的头头韩宝贵已经提前一天等在这里了。

    在南平也有自家的商铺,为刘诚叔侄提供了落脚之处。第二天一早由韩宝贵引路他们就去了矿场。

    刘珞说旅途劳累,也可能他知道矿场没什么意思,所以没去。跟着的有小雨和刘诚的常随李五良,外加两个家丁,再算上韩宝贵这一行七人步行去矿场。

    这韩宝贵也是刘家的家奴,他的哥哥叫韩庭贵,是包家寨矿场的头。呵呵,职业也是家传。

    古代都是这样的,他们属于匠户,父子传承的手艺,父父子子都干一样的职业。

    这一处矿场不是很远,走路不到一个时辰。

    一路走来,他们看到有另外两家矿场,既然这里有铁矿那就不止一家。

    刘璎他们看自家的矿场占地还不小,围墙和栅栏还完整,一看就是重新修整过的。

    古人的勘探技术有限,都是在地表面发现矿物后沿着矿石的脉络开采,但大都局限于浅地表的矿物开采,所以采矿业很简单不会有很深的矿井,也不会大量开挖剥离地表层。

    此时的冶铁场地大多与铁矿在一起,这是为了取料方便减少运输成本。另一方面也是冶炼设备太简单,仅仅是一个炼铁炉,冶炼出生铁就大功告成。并且炼铁炉极简单,也不会有现代里的平炉转炉等设备。所以哪儿出产矿石就在哪儿砌筑个炉子冶炼。需要运输的只有燃料,这里使用的燃料还是煤和木炭。包家寨矿场采用焦炭属于新技术,在这里暂时不用。

    这种情况就决定了整个矿场的规模小,开办矿场的投资也小,基本上就是人工费。

    刘家拥有的先进技术在外面都不能使用,这是刘谨定下的原则,这样是有些偏于保守了,但是此时刘璎必须照办。

    矿场上已经有几个人在干活,这些人大多是韩宝贵从老家带来的,都是骨干工匠。他们正在砌筑炼铁炉,也就是现代里叫高炉的设备,只是很简单。

    炼铁炉看起来就是个窑的样子,圆圆的,直径不足一丈,其高度估摸着也就一丈多。

    那边还有人在修缮房屋,那是工匠们生活的地方。矿场里设施太简单,就是一个炉子和几间房。

    刘璎对韩宝贵说:“这里的炉子要多建,至少要两个,你要做好扩建的准备,留出用地。所以工匠还要增加,那边的工棚也要扩大。”

    韩宝贵有些懵懂,他说:“咱们老家的矿场就只有一个炉子,这里……”

    刘璎打断了他的话,说:“这里需要更多的铁料,所以生产规模就要大。不说别的,一是造船厂的需要,二是要做海外的生意,当然要扩大产量。”

    韩宝贵只能点头:“是,是。小的一定照办。”

    刘璎说:“除了成品之外,可以大量生产铸铁块备用。”

    矿场里冶炼出来的铁,一般都是立即铸造为成品,就是农具、工具、日用品,比如铁锅就是大宗铸铁制品。

    这个时代里,百姓家里铁制品极少,但至少需要一口铁锅,并且很多人家除了铁锅菜刀之外再无其他铁器了。

    如果生铁产量扩大,需要的成品数量有限,那就铸成铁锭。铁锭的用途是:可以再熔化铸造成品,也可以炼钢。这里的“炼钢”说的是古代人,把熟铁和生铁混杂在一起,熔化锻造,并不是现代里炼钢的概念。

    刘璎说增加生铁的产量除了造船之外还有一层原因他没说,那就是他想到了马祖。

    海岛的环境闭塞,假如走向马祖可行,在那里就可以展开拳脚,比如可以生产更多的球墨铸铁制品。海岛上的限制也是有的,那就是资源贫乏,在岛屿上找到铁矿的可能性极小,那就要用现成的铁锭二次冶炼。这才是他要求增加生铁产量的更重要的原因,所以他才要求韩宝贵增加高炉数量。

    那边有一堆矿石,刘璎走过去捡起一块,一边用手掂量一边看。现在他也有些识别矿石的知识了,都是慢慢积累的知识,原本他是不懂这些的。

    刘璎问韩宝贵:“能看出来吗?这矿石如何?”

    韩宝贵:“大少爷,我看这是上等的矿石,比包家寨矿场的好。”

    此时刘诚走过来说道:“璎儿,该吃饭了,我已经吩咐他们预备了。”

    刘璎笑着说道:“还是二叔想的周到,还真是饿了呢。”

    那边工棚腾出地方,摆上两张桌子,韩宝贵陪着刘诚刘璎一桌,今天跟来的四个随从另一桌。

    刘璎一看就知道,这是特意从外面买来的,两个大食盒还放在地上。这里倒是有厨房,工地上的厨房能做什么好菜?

    刘家是个大家庭,刘诚等人回家过年自是热闹,特别是刘珞,有机会整天与刘璎混在一起,玩的特别高兴。

    刘璎除了向他父亲禀报福建的情况之外,最关心的还是国内的战争。

    作为现代人他知道这段历史,也知道朱元璋必定胜出,但是细节处就不知道了。说是陈友谅败亡之后朱元璋就开始收拾张士诚,可具体的时间就不知道了。大规模的战争总要做准备,除了扩大军队人数和练兵之外,更重要的是搜罗粮食、草料、布匹、衣甲、战船、马匹、车辆等等物资。俗话说:打仗打的就是钱粮,没钱怎么打仗啊?这就是两次大战之间需要间歇一段时间的原因。

    这一次作战浙江就是战场,军阀们有什么动向是瞒不住的,所以刘璎要问这方面的情况。不光是他,刘诚同样关心,因为这些关系到所有人的生存。今天刘家三兄弟就聚在一起闲聊,刘璎也在场。让我们看看他们都聊些什么?

    刘诠对刘诚说:“二哥,那边的家丁怎么样?你们这次回来应该带一些回来,这里最近很乱。”

    刘诚:“三弟你事前也没说呀,要是说了我们能不带回来吗?那边的家丁现在有七十多人了,训练的不错,有模有样的。火器兵占了一半,火铳火炮也是刚配齐。这边出什么事了?这么急?”

    火铳和火炮都是买来了。特别是小炮,因为刘家要的是小口径的,不常见,费了很多周折一次买来五门。实际装备两门,还有三门炮备用。

    刘诠说道:“外面倒是没听到打仗的消息,可近来山贼突然多起来。咱们包家寨还好,因为咱们的家丁名声在外,小股土匪不敢来。可是这周围的村寨已经有出事的了。”

    刘诚说:“大哥,既然如此就赶紧派个人过去,把那边的队伍拉过来就行了,养兵不就是要用吗?”

    刘谨说道:“正如三弟所说,这边突然不安稳了。三弟,你赶紧选两个人过去,把那边的家丁带过来。”

    如果马上行动,估计五天左右那边的家丁就能到达。军队行动迅速,比刘诚他们行路快的多。

    所以刘璎说道:“如果派去的人明天出发,最多正月初三就能到达。”

    刘璎他们是腊月二十离开福州的,二十五到包家寨,今天是二十六,到正月初三还有六天。如果行动迅速,初三前家丁队能够到达,这也是对训练效果的一次检验。

    ——end——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