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再生于明初 > 第59章:埋伏 阅读设置

第59章:埋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再生于明初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至正二十一年四月十四日晨,下着小雨,杨六带着小林对那条小路进行了侦查,选择了埋伏地点。这一天雨也没停,料定矿场不能开工,当然廖凯也就不会出门,搜索队这边也就没有出动。

    为了保持对岭边村的情报,小雨小林依然装扮为篾匠出现在村子里,他们身着蓑衣斗笠走街串户。村民们也能理解他们冒雨讨生活,人都要吃饭嘛,篾匠与乞丐区别不大,也要讨饭吃。因此好心的村民主动邀他们进屋避雨,并施舍粥饭给他们充饥。他们是千恩万谢的但是不肯久留,还是坚持在街上吆喝兜揽生意,村民们只是可怜他们讨生活不易,却不知他们的目的在于监视廖家。

    午后雨住了,村子里恢复了生气,搜索队也准备出动了。搜索队的活动要避人耳目,需要在夜间出动。

    这一次行动是刘诚亲自带队的。

    杨六等人一再劝阻,说伏击行动有风险,特别是有可能需要长距离奔跑。山野中地形复杂,植被茂密,很少有方便行走的路,没有好的体力是不行的。总之说了一大堆理由,应该说杨六的顾虑是有道理的,但是这次是解救刘璎,对刘家来说太重要,再难也要去。

    当夜,乌云散去,圆圆的月亮照着大地,能见度很好。搜索队派出一队十几人,分散开来,乘着夜色小心地向预选的地点而去。

    兵丁们携带的武器齐全,长枪、短刀、弓箭、盾牌都有。除了刘诚、小雨、小林都是有训练的军人,面对廖凯有绝对的武力优势,取胜不成问题,关键要保证刘璎的安全。

    他们在山坡面向小路的一面设立隐蔽很好的观察点,在山坡背面搭起四个简易窝棚,并约定好通消息的办法,以便快速反应。

    十个兵丁组成一个什,两个伍,占用两个窝棚,杨六、小雨等四人用一个,刘诚自己占用一个。

    有人会问:打埋伏还要建窝棚,搞得这么复杂是不是太讲究了?也有人以为军人就应该适应艰难残酷的环境,趴在冰天雪地里也能生存。这种想法太理想化了,甚至说过于残酷。

    人是肉身不是神,需要基本生存环境,恶劣的环境会使人劳累、身体损伤、甚至是疾病。所有的人都不能抗拒自然规律,超人只出现在玄幻的理想中,这不是什么训练就能抵抗的,不信饿你三天试试?

    没有健康的身体,好的精神状态,士兵们能打仗吗?

    事实上,古代里行军打仗也需要大量的物资,不光是粮食。所以才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说法,才有“打仗打的是银子”的说法,战争会耗费大量的钱财,没钱没粮是打不了仗的。历史上这种事也不少:说边关危机,可是国库空虚,没银子,派不出军队,干瞪眼。这戏码不是常见吗?

    形容优秀将帅也常有一句话,叫“爱兵如子”,也是这个意思。就拿今天的情况来说,如果刘诚不准备必要的物资,他能驱动士兵为刘家出力吗?士兵也需要生活,没有基本保障的军队都有可能一哄而散,谁听你的?

    搭个窝棚可以休息,有吃喝拉撒的基本环境,他们才能去打仗。

    现代的军队里有“参谋长”这样的职务,可不要理解为是出主意的智多星、军师,这样理解就外行了。参谋长是管事务性工作的,比如行军中队伍走什么路线?走多少路?何处扎营?粮草如何筹措?作战时分配各部的位置,火力配备,弹药分配。事无巨细杂七杂八的事情都要管,其中也有吃喝拉撒的事。

    总之,士兵们不能挨饿受冻,也不能不睡觉,需要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才能发挥战斗力。

    一切就绪,等到天亮了就派出观察哨。

    观察哨设在距离道路不远处,地势高,视野好,隐蔽的也好。每班两个兵丁,一个专心观察,另一个在暗中保护,每个时辰(两小时)换一班。观察哨只在白天有,到晚上就撤了。这些安排都很正规。

    哨位上还有另外两个人是不换班的,就是小雨和小林这两个半大孩子。在隐蔽处给他们一个比较舒适的位置。这是因为只有他们认识廖凯等人,安排在观察哨附近是需要他们的眼睛辨认。

    第一天的天气很好,雨水过后天气晴朗。可是辛辛苦苦地等了一天,路上偶尔有人经过,但都没见廖凯。令人失望,可也在意料之中,设伏就要有耐心。好在兵丁的营地虽然简陋,但是可以休息吃饭。

    为了隐蔽当然不能点火做饭,炊烟会暴露,他们吃的都是带来的干粮,但热水还是有的。这个年代木炭是常用之物,特别是南方,平民家里都是必备。在窝棚中使用炭盆就不会有烟冒出,烧热水很方便。

    天黑了岗哨都撤回来了,小雨小林也回到了营地,他们与杨六范七共用一个窝棚,里面勉强能睡下四个人。

    窝棚就是用粗壮的木料搭成人字架,搜索队的物资充足,有篷布覆盖在上面,外面再用树枝杂草伪装。如果没有篷布则遮风挡雨的效果就差了。

    睡觉就是席地而卧,可以割一些杂草铺垫一下。

    身上盖的就是鸳鸯战袄,这衣服肥肥大大的,穿在身上就是军装,睡觉时就是被子。冬天加棉絮就是棉衣,棉絮拿出来就是夹衣。呵呵,万能的军装,古代士兵都穿这个。

    杨六范七对这两个小孩很关照,特意给他们准备了热水。

    这条件对于兵丁们没什么,但刘诚却极度不适应,他养尊处优的惯了,哪里吃过这样的苦啊?

    在夜间船队还会派人过来联络,互通消息,更重要的是带来补充给养。

    一夜无话,到了天明,新的一天里再次重复昨天的故事,派出瞭望哨,其余的人也都做好了准备,随时能投入作战。所有的人都很紧张,不知道猎物什么时候出现。在绷紧的精神中一天又过去了,偶尔几个行人都不是目标。

    第三天依然是好天气,这一天终于没有白等,辰时将过,瞭望哨发现了情况。

    7点到9点是辰时,辰时即将过去就是还不到9点,8点半左右。

    嗒嗒嗒!嗒嗒嗒!

    瞭望哨急促地敲击着树干,这是约定的信号,表示有人来了。

    已经好多次了,每次听到敲击声小雨和小林都会立即起身,他们身旁就是给他俩准备的观察位置,视野极好。

    这一次让他们很兴奋,因为远处的人影虽然分辨不清,可是他们看到那一行人与大前天他们看到的一样,还是一顶简易轿子跟着几个人。并且其中有个小孩的身影,猜想应该是大少爷了。

    远距离人影太小看不清,不能断定就是廖凯来了。估计距离大约有一里地(500米)。

    小雨十分兴奋想要发信号,小林在旁边提醒还要仔细。

    此时那个暗哨也过来了,小雨听到声音回头一看,就在他身后。那哨兵问:“小家伙,看清了吗?”

    小雨对哨兵说:“还看不清,应该是廖凯,小孩像是大少爷!咱们赶紧发信号吧!”

    那暗哨说:“小点声!现在能断定吗?在等等吧,不要错发警报,那会误大事的。”

    在紧张的等待中这伙人越来越近,已经可以分辨出他们所熟悉的大少爷的身形了。此时目测距离只有半里地(250米)了。

    小雨迫不及待地说:“没错,那就是大少爷,赶紧发信号!”

    向后方传递的信号是晃动一根长竹竿,竹竿的顶部有一簇竹叶子,老远的都能看到。那暗哨就拿着竹竿晃动起来。

    他们与营地隔着山坡,那边是看不到的。所以在山坡顶上还有一个哨位,用于传递信号。两级传递信号就到了营地。

    小雨紧张地向后看,他已经看到了,山坡顶上同样的竹竿也晃动起来,看来那一处岗哨也很机灵,没有误事。

    道路上行走的人如果有人精心注意看,这边山坡上微小的变化还是能看到的,但是谁也不会注意,没那么高的警惕性。

    可是十几兵丁从山坡后面翻过来,快速接近道路,准备出击这一套动作对于寂静的山林来说还很明显,出击的行动不可能完全不露出痕迹。无论奔跑的人影还是嘈杂的声音,以及草木晃动,都是无法避免的。

    还没等队伍跑到路边,路上的那一行人就有了反应。他们先是停下了脚步,稍有犹豫之后,就开始转头向回跑了,并且显得慌乱狼狈。

    看到这个情况小雨心中很急,他拉着小林也冲了出去。

    小林还比较冷静,拉着小雨不让他向前。他们手里没有武器,就是给他们武器也没用,十一二岁的孩子顶什么用?还不是添乱?

    那两个哨兵就在身边,赶紧上前拉住了这两个冲动的小孩。

    小雨急了,冲着前面就喊:“大少爷!”

    一个哨兵立刻用手捂住小雨的嘴:“别喊!你忘记军纪了?今天早上不是还重复一遍吗?不许喊人名,更不许喊大少爷!”

    战场军纪严啊,违者要杀头的!因此小雨吓得连忙禁声,不敢喊叫了。

    这是刘诚在现场宣布的规矩:不准喊名字,这是怕暴露身份,目的是让廖凯以为是遭遇了土匪。如果廖凯知道这伙人是解救刘璎的,他就有可能狗急跳墙,把刘璎当做人质,要挟对手,保护自己。那岂不是至刘璎于险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